张士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张士舜
张士舜

张士舜生于1939年秋。他的曾祖父早年投身同盟会。张家将儿女远送重洋。张士舜的爷爷作为清华高才生,赴美学习汽车制造,张士舜的姑姑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当时仅有的几个博士之一。少年张士舜受家庭熏陶,崇尚“科技兴国”的思想。

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张士舜,从小就极聪明,在学校里成绩总是远远超过第二名,以将近满分的成绩被河北中医学院录取。

中医的学习是艰苦的,作为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中医专业大学生,他所接受的课程是系统而权威的,他的水平代表了当时中医同龄人的最高水准,和当时口传身教的传统师徒培养模式相比,显然是有了很大进步。

大学一毕业,张士舜被分到著名的癌症高发区--峰峰矿区,当地平均几小时就有一人因患肿瘤去世。身处肿瘤高发区,他决定以此为研究点,为攻克肿瘤奋斗终身。在60年代,他投身实验室和大药山,终于在1970年新中国成立21周年时开发出了“7021”;注射液,“7021”注射液代表了中国当时中药提纯抗肿瘤的最高水平。当时的新华社《内参》发表了《张士舜治疗食道癌有奇效》,一时间在领导层引起不小轰动。

上级领导给了张士舜很好的科研条件,为了不辜负中央对肿瘤研究的重视和对自己的厚爱,他在当地最大规模的一所医院中创建了肿瘤科,并于之后不久创办了肿瘤研究所。

国家的经费支持使得大量的临床研究得以开展,许多免费的药品赠送给70年代一穷二白的患者们,疗效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许多以往不能量化的疗效标准都可以比较规范了。

八十年代他将高等数学模型引入中医理论,写出十余部著作,钱学森看了他写的文章后大发感慨,提出许多宝贵评论,并因此指出:“医学的方向是中医”。

要彻底治愈癌症,必须保证治疗的系统化。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张士舜在华光中医肿瘤医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并创立了著名的“三辨理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欣然挥毫为华光医院提写院名。张老庞大的科研班底研制出一整套抗癌药物,达到了极大成功,几十万患者达到了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满意效果,很多人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创造价值。

中国卫生部前部长钱信忠还专门为华光医院提写了“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的牌匾。

他从没有停止研究的步伐,并且注重人才的培养,先后写出了《食管癌中医治疗集成》《胃癌中医治疗集成》《肠癌中医治疗集成》等大部头著作,作为临床和学校的教材使用;《太极系列胶囊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10例》荣获美国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奖。

在美国洛杉矶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上,张士舜的“三辨理论”为世界所关注,从此“三辨理论”成为中医的革命性理论,被医学界公认是继西汉张仲景的辨证理论和清朝叶天士温病理论后又一理论突破。“三辨治癌理论”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中医抗癌理论。

张士舜最喜欢的格言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沈金鳌的:“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庶不致草菅人命。”

2000年1月张老被香港名医协会授于“紫荆花”医学发展最高成就奖。4月应邀出席“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并宣读论文,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录用并宣读,并被加拿大世界中医药学会聘为“常务理事”。他的事迹曾被《中国医药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张士舜始终坚持,当大夫是为了更多的治好病人。尽管年迈,他仍然愿意频繁接受媒体的邀请,向人们广泛传播防肿瘤、抗肿瘤的知识,令缺乏抗肿瘤知识的人们如同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许多患者因此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新的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