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楼燕
北京雨燕

楼燕别名:褐雨燕(辞典),野燕、麻燕(北名),北京雨燕。

学名:Apus apus pekinensisSwinhoe 1870

英文名:Swift, Common Swift.

脊椎动物,鸟纲,雨燕科,雨燕属。由英国博物学家Swinhoe Robert1870年在北京采集标本并定名,故又名“北京雨燕”。在中国分布的均为此种的pekinensis亚种。

楼燕体长约18厘米。体形近似家燕而稍大,两翅特别狭长,飞行时向后弯曲如镰刀状。全身除颈和喉为污白色外,几乎纯为黑色。背部羽毛浓黑色,并具有光泽,前额较淡。腹部羽毛大多具有白色狭缘。眼暗褐色。嘴短阔,纯黑色。脚和趾暗紫褐色,4趾向前,不能直立走动。夏时晨昏常结群在城楼、古旧塔寺附近,能长时间持续飞翔,有时也在旷野田圃间或湖沼水面上空回旋疾飞。以昆虫为食,有益农林。鸣叫声尖锐,尾声高扬。遍布我国各省市,在大部地区为夏候鸟,仅在江苏镇江一带为旅鸟。楼燕与家燕在系统发生上两者关系相距甚远。楼燕在城墙、古塔、庙宇、宫殿的窟窿中营巢。旧巢可多年复用。常于暴雨前后在高空或地面疾飞,飞行时速可达110公里。

楼燕
楼燕分布区

地理分布:中国西自新疆西部和北部向东至山东半岛,北边和中俄、中蒙接界,南到西藏、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山东,秋季迁徙越冬区(印度和非洲中南部)。国外广布于欧、亚(繁殖区)、非(越冬区)三洲。

鉴别特征:体形酷似家燕而稍大,两翼特形延长,飞时向后弯曲如镰刀一般,体羽几纯黑褐色。

雄性成鸟 额和头的前半部土黄白色,头的后半部灰褐色,背、腰、尾上覆羽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尾深叉状。初级飞羽和覆羽的外羽片为黑褐色,内羽片为灰褐色;次级飞羽和覆羽为灰褐色;翼成镰刀状,很长,超过尾羽约50mm。颏、喉和前颈白色,胸、腹灰褐色,尾下覆羽灰色。

雌鸟与雄鸟完全相同。

虹膜暗褐;嘴黑;跗跖和趾紫褐色,爪黑褐色。

楼燕是夏时消灭害虫的生力军,应予保护。

楼燕还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类,关于它的时速有两种报道,1942年前苏联报道时速为170.98公里;而1934年,在印度东北卡查山地区的一次3.22公里的飞行中,用秒表测出这种褐雨燕的时速高达276.47-353.23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