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小记
游虎丘小记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泡庵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孝廉,为人耿直,诗风清新自然,文品为士林翘楚,魏忠贤建生祠不往拜,与人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与娄坚、程嘉燧等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好吴镇、黄公望,出入宋元,逸气飞动,笔墨苍劲清标,墨气淋漓,有“分云裂石”之势。写生亦有别趣。吴伟业称其为“画中九友”之一。尝语钱牧斋“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吟诗作画,此吾生平第一快事。”牧斋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工书,法苏东坡,又精篆刻,与何雪渔齐名。传世作品有万历四十八年(1620)作《溪山林屋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天启元年(1621)作《书画合册》(八页)及《吴中十景图册》现藏上海博物馆;二年作《仿董源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四年作《仿黄公望山水图》轴藏中国美术馆;天启六年(1626)作《松荫观泉图》轴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崇祯元年(1628)作《山水图》(一名《山居读易图》)藏安徽省博物馆。著有《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等。原文
: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悬于檐下的风铃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
题记:本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一度在秋中,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度在春中,“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
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说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地就明白“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为什么“可恨”了。
启示:有些东西,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观察!
注释1.虎丘:苏州名胜。
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3.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4.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5.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6.林杪:树梢末端
7.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8.真知言哉:说的真对啊!
作者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