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彩绘陶乐舞杂技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汉彩绘陶乐舞杂技俑

【名称】:西汉彩绘陶乐舞杂技俑

【类别】:陶器

【年代】:西汉

【文物原属】:西汉陶俑,作陪葬器。

【文物现状】:1969年济南市无影山出土

【简介】:

底盘长67厘米,宽47.5厘米,俑高者22.7厘米。

泥质灰陶。塑21人,固定在长方形底座之上,座中央表演者七人,二女子身著红、白花长衫,翩翩起舞;身著红袍者,昂面放声歌唱;二人作拿大顶,一人翻筋斗,一人作“倒挈面戏”。座后侧一列七人为伴奏乐队,吹笙、抚琴、击鼓、敲钟、拍长鼓和击建鼓。杂技、乐舞同台演出。左侧四人头戴环形冠,身著红袍,拱手而立;右侧三人,头戴冕形冠,身著朱彩黑袍,拱手而立,面前置酒浆二尊,观赏乐舞杂技表演。

我国杂技艺术起源于先秦,至汉代大盛,称为百戏,往往在主人宴饮前做乐舞杂技表演,画像石与画像砖常常见到,但成组立体陶塑仅见于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