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曼莉
基本信息姓名: 崔曼莉
公司: 英派瑞克科技
职位: 执行总裁
简介崔曼莉,女,毕业于南京大学,作家,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人,有过国企、知名外企从业经历,2004年进入互联网产业,现为某高科技公司执行总裁。2007年9月化名京城洛神,在网络发表长篇小说《浮沉》第一部,引起轰动。
主要作品《中国外企生存潜规则:浮沉》
1.创作背景
2007年9月19日,微软中国大中华区总裁宣布离开微软,转投NBA,从一个管理上千人的中国最大的外企,到一个只有八十余人的NBA中国办事处,其落差不可谓不大。回顾中国IT业二十年,沉沉浮浮、浮浮沉沉,中国外企与中国外企人才伴随着时代的脚步,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作者有感而发,创作了《浮沉》,希望能给在职场与商场上遭遇困惑的人们以启迪和激励。
郑重声明:本文为虚构之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故事简介
赛思中国的前台乔莉借助总裁秘书这块跳板成功转型为销售后,她一面承受着没有销售经验的压力,一面备受办公室政治的困扰。正苦恼间,一个价值7亿的大单与她不期而遇。在这场没有流血却你死我活的搏杀中,她是一颗悲壮的棋子,又是一名无畏的勇士,她既可能一战成名,也可能沦为阵前的炮灰……
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通过讲述职场上各色人物际遇的浮浮沉沉、潮起潮落,真实地展现了缤纷的职场风云和商战玄机。点滴的细节,串成完整而实用的职场生存法则,阴谋与阳谋相反相成,勇气和智慧并力齐发,构成最为惊心动魄的商界博弈大战。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在职场浮沉多年的老手,都能从这部小说中收获奋起的动力和智慧,找到情感的共鸣!
3.推荐理由
最激励人心的职场生存小说
千万销售和经理人竞相研习的商战圣经
写给在职场中历练,商海中浮沉,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们!
参悟职场最高境界 领略商战巅峰对决
2008年最具畅销潜质的职场商战小说
文坛、影坛、商界知名人士首次联袂力荐
曼莉-经商有助于写作崔曼莉认真的给读者签名《琉璃时代》
还原祖辈眼中的民国 《琉璃时代》描写了1910年至1935年,25年间的故事。小说以少女凤仪从10岁到35岁的命运变化为主线,以她周围人的命运变化为辅线,反映了凤仪从一个只知绘画的少女到一个女企业家,如何一步一步在逆境中成长、如何一步一步懂得爱情,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崔曼莉介绍,这部小说的创作源于她的外公和外婆,两位老人都活到九十高龄,经常对她讲民国的事,后来他们带着一生错综复杂的故事走了,她内心感到无比遗憾,发誓要写一部真正的民国小说。“外婆生前,每逢看到民国题材的电视剧便会说:‘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穿衣服的,我们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的。’每念及此,我就想写一部真正的民国小说,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穿衣、吃饭,都是外公外婆眼里的民国。”
崔曼莉说,为写这部小说,她从2004年到2005年,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各个渠道收集民国方面的资料,仅买书就一次性花了6000多元。从2005年到2009年春节,《琉璃时代》反复修改,直到四易其稿才付梓出版。
青年作家崔曼莉最新长篇小说《琉璃时代》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民国女子凤仪的成长经历与命运。崔曼莉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小说的创作源于她的外公和外婆,她想还原他们身处的那个社会,以弥补自己的遗憾。
作品赏析相对于《浮沉》所蕴涵的商业与畅销价值,《琉璃时代》因其题材的局限,从而向文学回归了一大步。有读者猜测,崔曼莉先出《浮沉》,再推《琉璃时代》,似乎是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对此,崔曼莉否认:“《琉璃时代》是我的心血之作,我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我从来没想过在它出版之前要写一部畅销小说去‘曲线救助’它。”崔曼莉说,《琉璃时代》在2007年8月完成了三稿,当时她休息了一段时间,正好遇上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宣布离职,很多朋友劝她写个IT行业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浮沉》。崔曼莉不认为《浮沉》没有文学性,也不认为《琉璃时代》没有市场。“如果没有《琉璃时代》的几易其稿,《浮沉》在创作时,也不会让我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实际上,《浮沉》在文学上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
其他相关为写而写意义不大
眼下,崔曼莉正和朋友合作经营一家IT公司,效益颇丰,她经常往返于京沪两地在客户间周旋,至于写作,那完全是谈判之余的见缝插针。对于经商与创作的关系,崔曼莉说,每个作家的经历都会对他的作品产生影响。“经商的经历让我磨炼了性格、开阔了商业视野,同时,接触到更多的人。这显然对我在写作时涉及商业领域是有帮助的。”崔曼莉说:“就像我写《琉璃时代》,其中写了三种商人,邵元任最传统,讲关系讲官商合作;袁子欣海外归来,讲规律懂商业;方液仙民营出生,灵活坚持。他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限,既受时代制约同时又推动时代发展。与其说这是民国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今天的缩影。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为写历史而历史,没有太大的意义,总是要给今天的人们以借鉴和反思。”
崔曼莉称,她正在创作《浮沉》第二部《惊涛骇浪只等闲》。“我希望第二部不单单是把未完的故事讲下去,而且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除了IT行业,还要让读者能够了解其他行业的故事。对职场中的读者、非职场中的读者,都能起到借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