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邓仲元

邓仲元(1886~1922),广东惠阳人,原名士元,别名铿。原籍梅县,7岁随父行商于惠阳淡水(今惠阳市淡水镇),后落户淡水。早年就读于惠阳,后肄业于崇雅学堂。19岁入广州将弁学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总部参谋长兼陆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过讨伐袁世凯、驱除龙济光等战役, 功绩卓著。

1905年考入广州将弁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步兵科教员兼公立政法学堂体操教习,不久任代区队长。

1907年升任该校学兵营排长兼代左队队官。

1909年任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

1910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出走香港。辛亥革命爆发后,与陈炯明等在惠阳淡水首义,继而率兵进攻惠州,与敌作战,身先士卒,率众击溃敌军,迫使惠州守敌投降,光复惠州。任东江第一军参谋长,后改编为陆军第一混成协,任协统。同年11月9日广东军政府成立,任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军衔为陆军中将。

1913年任琼崖镇守使。后起兵反袁,与龙济光激战于三水,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4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旋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密谋在广东举行起义,并任广东讨袁军总司令,与朱执信等人在香港、澳门设立指挥机关,与陈可玉策动陆军团长邓承在饶平起义,另命洪兆麟在惠州举事,均未成功。

1915年奉命赴新加坡筹募讨袁军费。

1916年任中华革命党东江司令官,参加讨袁驱龙(济光)战役,攻博罗、石龙,与广州、惠州、东莞之敌苦战月余。

1917年11月粤军成立,任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

1918年,随陈炯明率军援助福建民军,攻克闽南二十余县。

1920年率部回粤,年底驱逐了盘踞广东的莫荣新。

1921年5月,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夏,击溃犯粤的沈殿英、刘震寰部。接着,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担任后方筹饷械的任务。由于积极支持孙中山,被陈炯明叛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拔不可。

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族弟陈觉民指使暴徒于广州广九车站枪击邓,邓经抢救无效于23日去世,终年36岁。24日,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

1929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令拟照上将阵亡例给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邓仲元为革命烈士。现惠州西湖建有仲元亭、广州番禺的广东仲元中学以示纪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