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县越剧团
前身是1949年在浙江玉山县由资方钱凤山、劳方金贤铭等共同组建的人民越剧团。1950年成立工会,管理上改为集体“姐妹班”剧团,但原有行头箱仍属资方所有。1953年,剧团巡回演出于粤汉铁路沿线的长沙、株洲、衡阳、郴州等地。1954年改名星火越剧团,并在衡阳购买同乐戏院,作了扎根准备。1955年,资方退出“姐妹班”,剧团资金极为困难。团长杜笑笑带头节衣缩食,全团3个月未拿工资,重新置办服装、道具,在短期内即恢复演出。此事引起了湖南省文化局的重视,发给奖金2000元,并拨给部分服装。1957年,剧团在郴州专署登记,正式归属耒阳县领导。1958年改名为耒阳县越剧团,并出省沿长江一带大城市巡回演出1年多,各地报纸纷纷撰文给予好评。1960年,改为耒阳县地方国营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行头箱被烧毁,大部分演员被赶走,仅留11人与县花鼓戏剧团部分人员合并为耒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直至1981年8月,郴州地委才决定恢复耒阳越剧团建制,但行头箱设备全无。全体演职员合力同心,发扬勤俭办团的传统作风,东挪西借,整旧添新,同时又得杜笑笑、裘佩君、陈国法、钟伯瀛等老艺人解囊相助,自己动手赶制灯光、服装、道具等必需品,剧团才得以恢复演出,并培训了一批学员。在此时期,剧团的传统剧目《真假太子》和移植剧目《状元与乞丐》由湖南电视台拍成电视节目播放。30年来,剧团除经常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卖油郎》、《绿衣人传》等优秀越剧传统剧目外,还创作演出了古代故事戏《向杲》、《林爱玉》、《西京春梦》和现代戏《怪渔民》、《钢铁之家》、《金凤凰》、《除夕之夜》、《明天》等剧目,多次获得省、地区领导部门的奖励。大型现代戏《怪渔民》的剧本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先后在剧团工作过的艺术骨干有编剧孔剑尔,导演陶家珉,小生裘佩君,小丑杜笑笑,老生裘月峰,小旦宋桂花、黄籍容、鲍梅凤,美工沈家仪,以及青年演员杨晓兰、谢小秋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