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霍尔
史蒂文·霍尔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中凝聚了大量智慧的结晶以及充沛的情感。”《建筑纪录》杂志主编罗伯特·埃维这样评价霍尔,他还补充说,“不过,我觉得霍尔之前都还没展示出他最好的作品,但内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新馆无论从规模和重要性上而言都可担负得起‘最好’这一名头。”霍尔也表示这个设计是其迄今为止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体现得最完整的作品。他突发奇想地将建筑物的大部分埋于地下,在地面上架起水晶形状的玻璃,为美术馆的大堂打造了一片明亮通透的环境。它绝非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物,甚至无法通过一张照片充分表现建筑物的外形。“它不是一个物件。”霍尔说,“要看清楚它,必须亲自从其中穿过。” 通过这个设计,霍尔表示他希望借此解决所谓“超表现主义建筑”和“单调的白盒子”之间的冲突,他想借此探索一种糅合进建筑、艺术、自然风景与城市人文气质的全新设计手段。“布洛赫楼为公众道出了一番全新的城市规划宣言。”霍尔说。
被问及他对大众评价的预期时,霍尔再次表明了自己早已深谙遇事该“宠辱不惊”的哲学。“没人能理解它,除非亲自来走走看。”他说,“房子一旦建好,建筑师就跟它没关系了。它会自己走向世界,找到生命,实现其自己的价值。”
美国内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新馆将于2007年6月9日在布洛赫楼正式开放。这个全新的布洛赫楼以及内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新馆由著名建筑大师史蒂芬·霍尔完成
2006年12月底,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来自纽约的建筑师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在这里为自己的全新作品揭幕。“熔进风景的分散镜头”——这是他对这件作品的称呼——它现在成了拥有73年历史的内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片植满绿草的斜坡上,远远望去,见到的并不是一座造价1.96亿美元的美术馆(其结构的四分之三藏于地下),只看得见地上部分的五个水晶玻璃方盒构筑而成的建筑物。早在兴建初期,这件作品就可初见其日后离经叛道的端倪,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配得上馆内收藏的那些全美国最顶尖的艺术品。
“当我站在大约1000名参观者的面前,听到人群中此起彼伏的都是我不常在我家后院听到过的谈话时,我就知道,他们并没有理解我的作品。”霍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这样形容新美术馆揭幕时的情形,“他们的话让我倍感煎熬,那实在是个尴尬的时刻。”但当受邀前来的宾客陆续准备离去时,其中一座水晶盒中的“镜头”被灯光打亮,开始像日式纸灯笼那样弥漫出柔和的光线,他们的视线突然被牢牢拴住了。“若非亲眼所见,他们决不会知道它还会这样发光呢。”霍尔说。
北京当代万国城
设计师:史蒂文•霍尔。这座零售/办公建筑将由天桥连接其8座塔楼。当代万国城,从外到内宏观到微观都可以说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城市森林,位于二环路80米绿化隔离带的边缘,在穿过南北两城的城市高架路的两侧,又各有50米绿化隔离带,在万国南城的东侧,则是一个巨大的水景绿化地——水上公园,这样密集的公园环境使得当代万国城完全处于城市森林的中央,在闹市中心的地段上拥郊区化的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