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龙

沧龙 Mosasaurus
简介沧龙的德文意思是“默兹河的蜥蜴”,是沧龙科的一个属。它们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沧龙生活于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西欧海域。第一具化石于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被发现。曾经被归类于鳄形超目的卡普林鳄,目前也是沧龙属的一个次异名。
历史

沧龙是沧龙科中第一个被命名的属。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是个破碎的头骨(见左图),于1766年发现在荷兰南端马斯特里赫特的一个石灰岩矿坑里发现,当时市内的建筑是使用采石场的石灰岩来建造的。1770年时,当地一个荷兰的陆军外科医生C. L. Hoffmann对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在1774年,一个状态良好的头骨被发现,引起大众对于这些骨头的兴趣、争议,认为它们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数年后,法国陆军占领荷兰,化石被送到法国。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种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在1822年,威廉·丹尼尔·科尼比尔(William Daniel Conybeare)将这个化石命名为沧龙(Mosasaurus),以流经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河为名。在1829年,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建立种名,以发现模式标本的C. K. Hoffman医生为名。沧龙的模式标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展出。
科学分类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蜥形纲Sauropsida
有鳞目Squamata
硬舌亚目Scleroglossa
沧龙科Mosasauridae
沧龙亚科Mosasaurinae
沧龙属Mosasaurus
种
M. beaugei Armbourg,1952
M. copeanus Marsh,1869
M. crassidens Marsh,1870
M. dekayi Bronn, 1838
M. giganteus (Somering,1916)
M. gracilis Owen,1851
M. hardenponti
M. hobetsuensis Suzuki,1985
M. hoffmannii Mantell,1829 (模式种)
M. johnsoni (Mehl,1930)
M. lemonnieri Dollo,1889
M. lonzeensis Dollo,1904
M. lundgreni (Schroder,1885)
M. meirsii Marsh,1869
M. missouriensis (Harlan,1834)
M. mokoroa Welles & Gregg,1971
M. neovidii von Meyer,1845
M. prismaticus
M. scanicus Schroder, 1885 (疑名)
M. iguanavus (Cope, 1868)
M. poultneyi Martin,1953
沧龙科可分为数个亚科,沧龙属于沧龙亚科。沧龙亚科也可分为数个族,沧龙属于其中的沧龙族(Mosasaurini),沧龙族还包含硬椎龙、莫那龙、Amphekepubis、以及Liodon。
天敌:滑齿龙
外观特征

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 belgicu,身长3到3.5公尺,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
体型较大的沧龙类似海王龙或海诺龙这些巨大的生物,沧龙的身长可以达到15米。沧龙的体型较海王龙亚科粗壮,10米长的沧龙体重,相当于15米长的海王龙。
比起其他的沧龙类,沧龙的头部更加强壮,由于下颚骨头间的关节紧密,因此沧龙无法像早期沧龙类(例如海王龙)般将猎物整只吞下。沧龙的牙齿弯曲、锐利、呈圆锥状,沧龙应是将猎物撕裂后再吞下。沧龙拥有大的眼睛,但是视觉与嗅觉并不灵敏。
沧龙的身体呈长桶状,尾巴强壮,外型类似蛇,具有高度流体力学性。沧龙的前肢具有五趾,后肢具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鳍状肢,前肢大于后肢。沧龙可能借由摆动身体而在水中前进,如同现代海蛇。
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生活在海洋的表层,捕食鱼类、各种菊石与海龟,可能还包括其他小型的沧龙类动物。滑齿龙可秒杀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