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船一号

卫星简介月船1号(Chandrayaan-1)“月船1号”于当地时间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印度国产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11发射升空,发射地点位于距离印度南部城市钦奈90公里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月船1号”将绕月飞行两年,对月球的地质结构和矿物资源进行调查。 “月船1号”总质量为1380公斤,造价约8300万美元。上面将携带11台探月仪器。其中,一台名为月球撞击探测器的无人探测装置最为重要,月球撞击探测器质量为29公斤,由印度自行研制,它就像帽子一样装在“月船1号”的顶部。为了印证印度航天器与月球的初次接触,探测器还被贴上了印度国旗

的标志。在“月船1号”进入绕月轨道后,月球撞击探测器将以每秒75米的速度从飞船上弹出,向月球表面撞去。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探测器将会不断对月球进行拍摄,这些数据有助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未来选择月球车的着陆位置。
印度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登月计划,发射绕月飞行器是这一计划的第一步。印度打算在2011年后发射“月船2号”,并计划把一辆月球车送达月球表面,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根据与俄罗斯2007年签署的协议,月球车将由俄罗斯制造。印度的目标是最终将印度宇航员送上月球。
科学任务

印度“月船1号”在为期2年飞行任务中,已获得高分辨率的月球地质图、月球矿物图和月球地形图,但这只是任何月球探测活动的“基本动作”。“月船1号”千里迢迢奔赴月球的最关键任务,还是寻找人类未来最可能的替代能源氦-3。
氦-3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核燃料。专家计算,仅30吨氦-3便可满足美国一年的能源需求。除此之外,氦-3非常稳定,不会发生爆炸,今后将有可能出现以其为燃料的绝对环保的核反应堆。科学家们初步估算,仅月球表层的氦-3储量就可能高达5亿吨,足以保障人类1000年内的能源需求。
科学目标利用X射线的荧光性探测Mg,Al,Si以及可能的Ca,Ti,Fe的分布;
利用低能γ射线谱仪探测Th等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及放射热点;
确定210Pb的分布和位置,利用222Rn作为示踪计了解气体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何逸出月球并沉积在冷面;
利用成像谱仪确定矿产分布;
利用立体相机获取3维影像;
利用下投式硬着陆器,测试着陆轨道与落点精度,获得经验。
仪器配置

超光谱图像仪HySI——地面分辨率80m,刈幅宽度20km,谱范围为0.4μm -0.92μm,谱分辨率小于15nm,量化等级12bit,信噪比100。可能扩展近红外谱段范围为2.6-3μm。重量3kg,功耗15W。
三维地貌立体测绘相机TMC——重量8kg,功耗20W,月面分辨率5米。
激光高度计LLRI——输出激光能量20mJ,激光脉冲频率10Hz,脉冲宽度10ns,月球表面范围100km,重量10kg,功耗8W。
低能X射线谱仪LEX/CIXS——1-10keV。重量5.5kg,功耗15-25W。
高能X/γ射线谱仪HEX——20-250keV。重量18kg,功耗20W。
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频率2GHz,7.5公斤。
红外谱仪SIR——5公斤,功耗5W。
中性原子成像仪
硬着陆探测器——30-40公斤。
发射日期

原计划于2007年9月发射。在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之间只有一次月全蚀,对能源系统的寿命有保证。
印度第一颗绕月飞行器“月船1号”2008年10月14日晚间被安置到火箭上,10月18日火箭将被运上发射台待命。
“月船1号”于当地时间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印度国产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11发射升空。
卫星指标极轨卫星运载(PSLV)送入100km月球轨道的能力为540kg,卫星干重440kg,轨道维持2年的燃料重量46kg,科学仪器总重量为51.1-56 kg。
太阳电池能力670W,卫星维持功耗158 W,成像时功耗234-276W。
18Ah 锂离子电池,6.5kg。
固态大容量存储器,40Gb。
轨道高度100 km,倾角为90°,周期117.6分钟。相邻两轨在赤道的轨迹宽度为32.62 km。
事故介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8月29日发表说,印度当天凌晨突然与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失去了无线电联系!
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29日与地面失去联系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言人萨蒂什表示,如果仍不能与“月船1号”取得联系,该组织可能被迫放弃这一探测器。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9日发表声明说,当地时间29日1时30分,“月船1号”与地面站突然失去无线电联系,地面站最后一次接收到探测器发回数据的时间是29日零时25分。
萨蒂什说,地面站此后多次与“月船1号”联系,但均告失败。该探测器的天线已停止工作。萨蒂什说:“如果仍然无法与探测器建立无线电联系,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该探测器。失去控制的‘月船1号’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坠毁月球表面。”
这一事故,说明了印度的空间技术仍不成熟,还需加强。
“月船1号”于去年10月发射升空,计划绕月运行两年。今年7月,“月船1号”的星体传感器曾发生严重故障,一度影响探测器的定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