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钢娅
个人经历:
1955年3月30日出生于北京。
1973年于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
1975-1978年在南京建筑机械厂工作。
1982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1985年获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电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
1990年获博士学位。
1991年初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在波恩大学博士后两年。
1999 年底起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半年。
200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资助在宾大合作研究一年。
2002 年起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会使用原子吸收,ICP,IC,GC,LC,TOC仪和微波消解系统,熟练掌握Sirion场发射扫描电镜和EDX能谱仪
研究方向及研究经历:
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土壤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对红壤的某些表面电化学性质及有关研究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曾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壤交换性碱和计划性酸形成机理的研究(1999.1-2002.12) No.49971046: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及其化学表现的研究;石灰性土壤硫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研究;中国酸性土壤的酸度特点和酸化问题的研究; 可变电荷土壤对阴、阳离子的专性吸附及其后果的研究;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的异同的研究。
主要涉及的方面有:红壤对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及其后果;红壤对离子的吸附和解吸的动力学;专性吸附阴离子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红壤的交换性碱和交换性酸;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材料(red mud, beringite)的研究;对氮、磷污染的土壤的绿色修复材料(flyash)化学修复 ;首次从试验中验证了硫酸根离子可以置换土壤中氧化物表面的羟基,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后来的研究涉及烟草和植烟土壤中的重金属,土壤表面化学特性对POPs生物活性的调控机制,金属材料在典型酸性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等。
学术交流:
1991年初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在波恩大学进行两年的博士后工作。
1999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半年。
200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资助在宾大合作研究一年。
曾去波兰,日本短期学习访问,去德国,泰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研课题
1.子课题名称:土壤表面化学特性对POPs生物活性的调控机制
课题编号:2002CB41080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2.国家重大基金三级课题:材料土壤环境腐蚀野外站建设与资源共享
3.2005年申请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试验示范站得到批准,担任鹰潭酸性土壤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负责人。
取得成果(奖励、专利、论文、论著):
1990获首届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获发明专利一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 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
社会任职: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代表
人才培养:
已毕业硕士生两名,现有在读博士生两名,硕士生1名,南农大代培硕士2名,南林大代培硕士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