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月
从唐诗中飞出的“沙月”
沙月[原创 2008-07-29 21:13:16]
http://shayuegongzuoshi.blog.hexun.com/21508741_d.html
唐诗青青郁郁的谷壑深处,有一片湖湾,芰荷点点涟漪粼粼,水雾氤氲云烟氤氲,到得傍晚,便盈盈飞出一掬宁谧的沙月,宛若幽幽百合,在上下千百年的沉浮中闪烁着寂寂迷离的微光。
万古风流李太白仗剑凭栏,任长发在风中飞散:“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七岁能文的河东大才子徐彦伯“翰倚沙月,和鸣弄江风。”五代李珣入蜀后游弋花间,叹赏“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绿发红脸谁家女,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闽中“文章第一”的黄滔“吟余多独坐,沙月对楼生。”东南才子张乔避居九华山,慕的就是“竹风山上路,沙月水中洲 ”。
在唐人风雅的世界里,这“沙月”大多在江南的水边,含荷芳韵竹风,静静婵媛相顾相跟,缠绵恋眷。水上水边汀州礁渚白沙莹莹,映衬出无数皓皎的明月,在指缝间在裙裾下在发际那枚冰蓝的水蝶发夹里,巧兮倩兮。那便是唐人心里诗里的的“沙月”了。
传说,这样的秀雅柔甜的“沙月”自李白笔下始,飘然出世,悠悠穿梭诗坛上千年,姿形色泽香气却是依然鲜活。如“海树成阳春,江沙皓月明。”(《淮海对雪赠傅霭》);“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在李白笔下诞生的“沙月”,旖旖旎旎的朗照到了清代的德州城外,是一握“沙月渡头斜欲落,野风林外晓生寒”的温馨;镶嵌上了颐和园南湖岛的月波楼上,便是两盅“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的清奇;转头再融释到唐历十月飒飒松风之中,便是一笛来自西域的冷冷寒霜了。
纤尘渐染,沙月的瑰丽几于湮灭在世人的冷漠之中。然而,在岁月流逝过的废墟墙隅,在记忆一般苍黛撩人的彼岸,沙月静静心如止水沙月依依波澜不惊。只要有星雾,只要有水影,只要田田莲香弥望,只要隐隐竹韵纱笼,就有风致淡淡的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