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

羊头山在长治县、长子县和高平市交界处,海拔1297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因山之巅有羊头状巨石而得名。此山似乎是炎帝部落的大本营,仅炎帝遗址就有神农城、炎帝行宫和炎帝陵等,历代典籍和当地志书对此多有记载。北魏《风土记》载:“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炎帝行宫在羊头山故关村,庙院门楣条石上刻有“炎帝行宫”四个大字。庙殿规模可观,庙内和院内分别竖有明清时的五通石碑,记载着几次重修炎帝行之事。炎帝陵碑在羊头山下换马石村东南的庄里村,原镶在五谷庙院东厢房一面墙内,当地干部揭开层层遮盖物,洗去碑的尘方才露出真容。碑身高95厘米,宽66厘米,座基长90厘米,碑面正中刻有“炎帝陵”三个大字,为明成化年间刻。相传炎帝就是在此尝了断肠草气绝身亡的。
羊头山上有石窟40余洞,均建于北魏太和所间(477-499年),北齐、隋、唐间屡有凿造,今殿宇残坏,其址可辨,石窟造像尚存。洞窟大小不等,其中第六洞最大,面积约10平方米,窟内长方形,洞口上部雕印度尖拱状,内部龛面整齐,龛壁雕一佛二菩萨,面形丰满,衣纹流畅。洞外雕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自如,按其造像风格应是唐窟。山腰千佛殿有碑一通,高约6米,四面雕满佛像,中心一龛作火焰形,内置坐佛一躯。山巅山腰雕石塔6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圆两种,高者七层,密檐式;低者两层,楼阁式。形制古朴,手法简洁,为他处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