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铁油墨
tin printing ink
平版油墨之一。应用于凸版胶印机和湿式胶印方式印刷铁皮(马口铁)和处理钢板、铝板等金属用油墨的总称。
印铁油墨有内涂料、外涂料之分。外涂料又可分为印刷型白墨和辊涂型白墨、彩色油墨、罩光油等。
印铁油墨主要特性是对金属片的黏附强,耐蒸煮、耐烤烘、耐溶剂、耐光及加工性好(成型、冲切、接缝等)。干燥形式有烘烤型和紫外光固化型。制造印铁油墨的树脂连结料和颜料等都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特殊加工的适应于印铁工艺要求和食品卫生要求的。
印铁油墨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罐、保温瓶壳、玩具、化妆品盒等的印刷。
印铁油墨属于热固型油墨,需要高温烘干。印铁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油墨颜色变化的因素较多,以下是马口铁印刷中影响影响油墨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调配时的影响因素
1.调配时称量不准或者搅拌不均匀
油墨调配就是按照油墨配比称量相应量的各组分原墨,然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目前,一般都是使用电子称进行称量,操作者在称量原墨时,由于称量不准或调配时搅拌不均匀都可能造成印刷时油墨颜色不准,尤其是在调配浅色油墨时,例如粉红色、浅绿色、浅蓝色等。浅色油墨一般都是通过在相应色相的原墨中加入大量的白墨或冲淡剂来调配的,其中原墨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专色墨中的显色作用是很明显的,如果该原墨称量稍不准确,那么此专色墨的色相会受到很大影响。
2.制作标准色稿(打样)时,调配小批量专色墨比例不精确
印铁中,用来指导印刷的标准色稿是由打样制作完成的。打样时所用专色墨是操作者调配的小批量油墨,样稿制作完成后,经客户签字确认即成为指导印刷的标准色稿。一旦客户签字确认,那么该标准色稿上专色的油墨比例就以打样时调配小批量油墨时的比例为准。如果调配小批量油墨时的比例不精确,印刷时调配大批量油墨时颜色差异会很大,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各组分原墨比例相差较大的专色油墨中。例如,黄:品红=100:1、黄:品红:青=100:8:0.3等,如果称量其中1或者0.3比例的油墨时,稍微称量不精确,则调配大批量油墨时的颜色会有较大变化。
3.稀释油(调墨油)加入量过多
印铁油墨具有耐机械加工的特性,在其性质上表现为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小,这对印刷时油墨的转移非常不利。为了改善其印刷适性,往往加入适量(5%以下)的稀释剂来降低油墨粘着性的同时提高流动度。但稀释剂加入量不能过多,因为马口铁印刷完成后要在150℃—180℃的烘炉中烘烤10—15min,在烘烤过程中,稀释剂和油墨一起干燥。如果稀释剂加入过量,则油墨过稀,烘烤后会网点发虚,实地不实,油墨颜色也会随之变化,造成印刷实际颜色与标准色稿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