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三峡库区唯一的国办高职学院,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系“国家级重点中专”重庆市万县农业学院与“省部级重点中专”重庆市万州工业学院合并而成,位于三峡库区腹地万州龙宝新城开发区,左与双河小区相邻,右与五桥机场相望,前临龙宝滨江大道,后靠万州火车站及渝万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经过强强联合,资源重组后的三峡职业学院有着卓著的办学信誉与灿烂辉煌。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曾三度开办大学专科,成立过专科学院,多次赢得中央、省(市)、地(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好评。自90年代以来,学院先后被国家教委评为“A等级”学院、“优秀级学院”,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招生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职教工作先进集体”、“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万州(万县市)区委、区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组织”、“园林式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帮乡扶贫先进集体”、“科技下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设施学院绿树葱郁,环境优雅,院域宽阔,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院园占地369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另有463亩的农科类实习基地、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实习工厂、七个工科类院外实习基地及附设的万州驾院。办学设施一应俱全,仪器设备齐全,配套教学、科研设备投入1835万元,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近2300万元;学院建有实验室59个,校外实习基地53个;图书馆两幢3000 m2,藏书30万余册,各种报刊杂志420种,拥有阅览室10个,电子阅览设施完善配套;有CAD室、硬件室、网络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及声像室、电子电工、金工、汽车摩托车构造、电视演播室、射频卡管理系统和卫星地面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等,拥有各型电脑700余台;有1500座的大型电影院、300座的标准演讲厅、14000 m2的学生公寓(各寝室均配有盥洗台、卫生间、壁柜等)及400米跑道的两个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及8个篮球场等设施。已通过重庆立项的体育馆即将兴建,电教大楼、总务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清华大学对口扶贫远程教学站、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师资力量学院建立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39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88人,中级职称84人,硕士51人;外聘教师60余人,从工厂、企业聘请了大量高级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87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5名、客座教授16名。
专业设置学院立足库区,辐射重庆,面向全国,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绳,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短期技能培训为补充的办学体系。 目前,学院开设有机械工程系、农业与生物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艺术与教育系和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22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 2007 年顺利通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就业安置学院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和“能说、会写、善做”为理念,注重加强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培养,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取多证,毕业生素质高、专业精、技能熟、能力强。同时,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广辟东、西、南、北、中的部分省(市)和内地的人才安置渠道,长期与市内外30多个省(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和近100个名优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毕业生供需关系。近三年来,毕业生安置就业率高达98.6%,满意率到95%以上。
一个全新的时候在呼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召唤:奋勇拼搏,争创一流。抓住机遇,坚持以高职、大专、中专并重,积极创建一流高职学院,正是全院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学院决心继续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奋力拼搏,为把学院建成重庆市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的一流职业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