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梨

孟津梨
孟津梨主产于孟津县会盟镇及周边地区,古时曾为贡梨。这里地处黄河冲积滩区,土深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适宜梨树生长。孟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齐民要述》记载:“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味甚甘,海内唯有一树。”孟津梨树面积过去多达3000多亩,后因黄河南浸,川区种稻,原梨树面积减少。进入90年代后,该县把恢复和发展孟津梨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重要林果产业,建立了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1995年和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在会盟镇建立了中日友好梨树示范园。目前,全县梨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余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主要品种及特性
孟津梨品种很多,据专家调查共有22个古老品种:天生伏梨(夏梨、天生梨)、白梨(酸梨)、天生平梨、表皮伏梨(伏梨)、马蹄黄梨(金屁股)、老平梨、黄天生(猪嘴梨)、马蹄酥、黄梨、瓜梨、五香梨(花红梨)、自木梨、沙糖包梨、蜜蜜罐梨、黄自木梨、秋落白梨、
雪梨、二伏梨、金平梨、大屯子、小屯子、落花酥梨。近年来,又引进了酥梨、早酥梨、金华梨、雪花梨、新高梨、幸水梨、丰水梨等10余个新品种。不同的品种,其果形、口味、色泽、个头、成熟期、耐贮性均有不同。
1、天生伏梨:为孟津梨的当家品种,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可达300克。外观呈短葫芦形,皮黄绿色,果点小,外观美丽。果肉鲜美,汁多,味甜,石细胞少,质地细脆,落地即酥,被誉为“洛阳金桔”,孟津县因之称为“中国伏梨之乡”。
2、早酥: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00-250克,倒园形,果顶突出,果皮黄绿色,常有纵向棱状突出。果肉细白,质脆多汁,味甜爽口,品质上乘。耐贮藏,8月初成熟。
3、酥梨: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70克,近园柱形,果顶平。果皮金黄色,果点稍大,果肉白色,肉多,味甜,酥脆爽口。8月底成熟,耐贮运。
4、新高梨: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00克以上,最大可达500克。果实近园形,果皮黄褐色,经套袋后可转变为浅黄褐色,十分美观。果肉细,质地脆,细胞少,含糖高,香甜可口,风味极上。果实在9月底成熟,耐贮运,为市场热销品种。
二、栽培技术
1、苗木繁育:①种子处理与播种。秋后收集成熟的野生棠梨籽,洗净风干后于11月底进行低温沙藏。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5倍左右的湿沙混匀,低温沙藏60—80天。第二年三月上中旬种子露白后开始播种,采用条播,行距40-50厘米,亩用种量1-2公斤。成苗距离10-15厘米,应加强肥水、中耕与病虫防治,促进砧木苗快速生长。②嫁接。时间多在6、7月份,选取芽子饱满充实的优良品种接穗,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接活后应注意及时解绑,需当年出圃者,折砧、剪砧。若嫁接时间过晚,不能成苗时,可在第二年春季剪砧。
2、栽植建园:梨树生长旺盛,宜选择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方建园,建园时应选择大苗、壮苗,秋春均可栽植。适宜的栽植密度为3-4 X 4-5米。梨树有一定自花结实能力,但应注意配置授粉树。
三、果树管理
(一)整形修剪。孟津梨常用的树形有疏层形和纺缍形。疏层形为稀植树形,具中心干,着生5-7个主枝,基部3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1-2个,层间距离80-120厘米。纺缍形多用于密植梨园,不设大型主枝。一般设12-15个小型主枝,其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二)肥水管理。梨树喜水好肥,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可采用果园覆盖杂草、庄稼秸秆等,也可进行果园生草。常用草种为白花三叶草,每亩用种量0.35-0.5公斤,三月到十月份均可播种,成坪后每年割草2-3次。施肥上,基肥应强调秋施,即在九月份采收前后施入,以增加树体贮藏养分,亩施入量3000-5000公斤。追肥2-3次,一般在萌芽前、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施入,亩产3000公斤的梨园,需施尿素20-30公斤,磷肥50-70公斤,钾肥10-20公斤。分配量为萌芽前40-50%,以后两次平均分配。梨树比较喜水,但浇水过多会引起风味下降,一般要在春季萌芽前、新梢速长期、采收后进行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喷浇、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三)病虫害防治。危害梨树的常见虫害有梨蝽象、梨茎蜂、食心虫、金龟子等。可在发生期选择内吸收型杀虫剂、生物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