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弦子戏
东昌弦子戏弦子戏是聊城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以现东昌府区为中心,南至河南北部,西至河北邯郸,北至德州南部和东部,东至泰安,是很受群众欢迎的一个地方剧种,该剧行腔抑扬有序,平稳婉转,声腔俱佳,并且有它自己的很多曲牌、板式,能表演各种文武曲目。
东昌弦子戏在清代曾经名噪一时,官宦人家争相聘请庆寿诞、庆升迁;商贾庆开张、庆乔迁;新年伊始从正月十五一直唱到三月三,很是受到当时官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清末民初,弦子戏更是红极一时,在戏剧苑中独树一帜,其他剧种改编借鉴弦子戏的曲牌、板式、行腔的情况屡见不鲜。
东昌弦子戏于咸丰年间传入原老堂邑县现东昌府区张炉集镇后石村一带,当时仅有二十几个人活动、演唱、演出,但深受群众欢迎,当时有句俗话:“宁可荒了地,不舍弦子戏”的说法,验证了当时人民群众对弦子戏的喜爱程度。该剧种表演所使用的相关器具主要有大笛、笙、三弦、红笛及打击乐器等。曲牌板式内容丰富,大约有一百二十个曲牌,通常使用的大致有:褚云飞、锁南枝、山坡羊、娃娃调、二板娃娃腔、桂枝香、朝天子等曲牌。剧目有:游西湖、战樊城、严查散、汉衫记、破洪洲、讨荆州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东昌弦子戏的演出队伍更加壮大,最多时曾经达到60余人。由于弦子戏这一剧种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因此在广大农村集镇还时有传唱。特别是近年来,弦子戏的演唱活动较之以前有所增多。弦子戏唱腔优美,老少咸宜,具有比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