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舞
一阵悠扬的乐声中,一群身着大红裙袍的维吾尔族姑娘,排着整齐的步伐,款款地、徐徐地鱼贯而入。她们的那端庄而富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舞姿明朗又大方,美丽的脸庞上漾满喜悦的微笑。最令人不断称奇叫绝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泻而下的黑色发辫之上,一叠叠高高耸立的白瓷碗稳稳地随着姑娘的身姿飘来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云,流动的舞姿和静立的碗影,构成一幅美与技完美交织的动感画卷!
顶碗舞简介------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顶碗舞》是一个集民族性、民间性、技巧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女子集体舞。它表现了在节日里年轻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头顶茶碗,载歌载舞,喜迎宾客,欢庆节日的庆典场景,抒发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真挚情感。舞蹈开始,每人头顶六只茶碗的姑娘迈着舒缓而端庄的舞步,用手上的顶针和小碟敲击着节奏。《顶碗舞》是在维吾尔族民间传统舞蹈《盘子舞》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据有关资料记载,《盘子舞》最早产生于南疆的库车县。由于这个舞蹈带有杂技色彩,表演难度要求较高,以前,往往由一两个能掌握技巧的艺人表演。他们头顶几个碗,手持小碟和筷子敲击节奏,舞动难度较小的舞步,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舞蹈也都是茶馆酒肆、茶余饭后或群众聚会时表演,以取悦观众,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情绪。解放后,也曾数次搬上舞台,但立意多为民族民间舞和技巧的展示,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无论从时代感、结构、场面、技巧,都无法和《顶碗舞》相比。
这就是在中国首届舞蹈“荷花奖”上一举获得金奖的维吾尔族女子群舞《顶碗舞》,新疆著名舞蹈家海丽迁姆通过创作这个舞蹈向观众献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
维吾尔族舞蹈家海丽迁姆·斯迪克,是新疆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曾受教于维吾尔族舞蹈大师康巴尔罕,她表演的维吾尔族舞蹈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在舞中,海丽迁姆充分地发挥了维吾尔族舞蹈大方热情的舞蹈风格与气质,把维吾尔族传统舞蹈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做了符合人物表现的一些动作上的变化,因而看上去舒展大方,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雍容的华美。在舞蹈的处理上,海丽迁姆十分注重群舞的审美效应,无论是穿插还是变换,构图上颇为干净优美,队形变化十分简练概括,演员们通过这些舞蹈上的处理,表现出非常流畅而富有意味的美。
顶碗而舞,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并极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新疆、内蒙等地区,历经悠久岁月的磨砺而愈加受人欢迎。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演员们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而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