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名家巨著,在险恶官场实现人生抱负的精英成长经历
作者:朱东润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数:
版次: 1
页数: 352
印刷时间: 2009/01/0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45504
包装: 平装
编辑推荐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最惊心动魄的王朝改革故事,最激励人心的精英成长经历,最纷繁芜杂的官场斗争传奇,中国政治名人传记经典之作,学术大师朱东润巅峰巨制。
内容简介张居正[1]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著名学者,传记作家,曾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对西方传记文学有深入研究。l949年以前,他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齐鲁大学等高校任教。建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是复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朱东润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主要包括有《张居正大传》《陆游传》《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等。代表作《张居正大传》写于1941年,与《朱元璋传》《李鸿章传》《苏东坡传》一起,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不朽经典。
目录序言
第一章“荆州张秀才”
第二章政治生活的开始
第三章休假三年
第四章再投入政治漩涡
第五章内阁中的混斗(上)
第六章内阁中的混斗(下)
第七章大政变
第八章初步的建设(上)
第九章初步的建设(下)
第十章第一次打击以后
第十一章从夺情到归葬
第十二章元老的成功
第十三章鞠躬尽瘁
第十四章尾声
附录隆庆、万历十六年间内阁七卿年表
媒体评论在张居正那里,大火就是清凉界。他是以这样的气概,这样的穿透精神,这样的身于“一身万死”的事业。他不但以赫赫威势弹压群臣,强力推进改革,而且还以道与皇室展开激烈博弈。
——马立诚
张居正变法,这场后世看上去很美的历史事件,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充满着密室阴谋、排斥异己、陷害政敌等种种丑恶的东西,这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真实面目。要以不光明的、甚至厚黑的手段,去建立光明的、伟大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政治家的宿命,他们无可选择。
——十年砍柴著名作家、评论家
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财政入不敷出、流民四处闹事、政治腐败不堪的情况下,张居正以他深不可测的心计、阴险无比的手段,夺取了最高领导权,并发挥其不世出之奇才,创造性地进行了伟大的政治运动,为明朝迎来了新的生机,无愧于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称号,堪称国家之栋梁,民族之骄傲。
——当年明月 网络超人气作家
张居正的十年新政,其重点在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这一文官制度受各种环境之累,做事缺乏条理。张居正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厉,以至抗拒横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
——黄仁宇著名历史学家
书摘插图第一章“荆州张秀才”
宋恭帝德祐二年,临安陷落,皇帝成为俘虏。宋代遗臣,立益王是为帝,改元景炎,继续斗争;景炎三年帝罡死了,他们再立卫王昺为帝,改元祥兴。整个的斗争,开始向南转进,南宋王朝的根据地,剩得海南岛的一角。是年,文天祥的孤军失败,天祥也成为俘虏。祥兴二年,崖山的斗争又失败了,陆秀夫抱帝昺投海。张世杰还想再立皇帝,重新燃起斗争的火焰,但是惊天动地的风浪,沉灭了这一个民族英雄。南宋王朝的抗元斗争就这样惨痛地结束了,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宋王朝倒下去了,元王朝兴起来了。但被压在底层的广大贫苦人民,地位并没有改善,他们过的仍然是被奴役的生活。在中国境内,仍然是只见到荒淫、暴虐、屠杀和灭亡。部分的统治阶级没落了;曾经统治中国三百二十年的宋室,再不能产生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死亡,在士大夫的中间,也喊不出一个百折不回的志士。剩余的只是月泉吟社这一流的诗人,借着“春日田园杂兴”的诗题,流露一点改朝换代的叹息。
整个的中国,便随着上层阶级的没落而没落,四千年的历史,从此便成为统治者脚下的灰尘吗?不会的。和西方传说中的长命鸟一样,中国人民正从毁灭里得到再生。人民的力量是不能摧毁的。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替他们自己挖掘坟墓,但是人民大众不会随着垂死的统治者走向灭亡,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挣断身上的枷锁,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正准备力量给骑在头上的统治者以狠狠的打击,而他们中间,也正在产生领导人物,领导全人民作斗争。这便是元顺帝以后中国的情态。顺帝至正十一年贩布的徐寿辉起兵,十二年卜士的儿子郭子兴起兵,十三年贩盐的张士诚起兵,十五年白莲会的韩林儿称帝。在这一大群人中,最特出的,一个是皇觉寺的和尚朱元璋,一个是沔阳的渔夫陈友谅。朱元璋把握着最后的胜利,成为明朝的太祖高皇帝。
明太祖起兵,定远人李善长到了军门,只是说,“从此有天有日了”。濠人陆仲亨才十七岁,父母兄弟都死了,他怀着最后的一升麦,躲在草中,唯恐被乱兵搜到,把他送上死亡的境地,恰恰被太祖看见了,太祖喊一声“来呀”,仲亨从此投军。这里看到当时的惨状,和一般人对于这一番动乱的期待。以后善长直做到左丞相,仲亨也成为开国功臣,封吉安侯。有名的功臣里,徐达、汤和是濠州人,李文忠是盱眙人,李善长、冯国用、冯胜是定远人,邓愈、胡大海是虹县人,常遇春是怀远人,廖永安是巢县人,他们以外还有许多出身濠州附近的功臣。在明太祖的领导下,淮水流域出了许多英雄。到了明室中衰的时期,也幸亏淮水流域一个无名英雄的后裔,再从人民中间出来,重新领导国家的事业,为明王朝的统治,延长了七十二年的存在。这是明代的大学士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