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德尔

伊万·伦德尔﹝Ivan Lendl,香港又译名:兰度,1960年3月7日~ ﹞,美籍捷克斯洛伐克男子网球运动员。 他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俄斯特拉发﹝奥斯特拉瓦﹞。 他在20世纪80年代﹝1981~90年间﹞一共夺得81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包括8面网球大满贯男单锦标。
征服天下的伦德尔拥有弹簧一般稳定、强劲、准确的底线抽击,但他的早期生涯却被两位极富个性色彩的美国天王级球员 -吉米·康纳斯和约翰·麦肯罗遮住了光芒,在那两位明星面前,他显得木纳、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本杂志曾写到:“即使在事业的巅峰,他也是个无人注意的冠军。”
伦德尔于1960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极富网球渊源的家庭,母亲奥尔加.伦德洛娃曾一度是捷克的二号选手,父亲吉瑞·伦德尔也是相当好的网球手,世界排名曾达到15位,并于1990年当选捷克网球协会主席。
在网球传统的长期熏陶下,像所有的伟大球员一样,他从小就是引人注目的希望之星。 但与他有“长青树”美誉的漫长运动生命相比,他获得冠军和重要头衔却显得相当的迟。
1978年,他获法网和温布尔登(温网)青年组男单,以及当年的ITF青少年网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80年4月7日,在加入职业圈3年之后,20岁零1个月的他才在休斯敦公开赛上拿到第一个ATP单打头衔。
职业生涯早期的伦德尔的参赛量十分惊人,1980~82年他在每个单一球季均参赛过百:1980年的133场﹝105胜-28负﹞、1981年的110场﹝96胜-14负﹞和1982年的115场﹝106胜-9负﹞。
他是80年代最佳男子网球员,在80年代初期他多次夺得ATP巡回赛单打冠军﹝首夺大满贯锦标前已夺得40项冠军﹞,被公认是当代的红土王和硬地王。 在1981年他夺得10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1982年他又夺得15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合共取得106胜9负的成绩,那一年他的44场连胜也创造了ATP第三位的纪录;这2年他囊括了年终大师赛冠军;他更加在1981年4月~1983年1月内,在室内赛﹝包括硬地赛和地毯赛﹞取得66场连胜。 但是他在早年生涯中接连4次和大满贯锦标擦身而过 - 1981年法网﹝负于比约·博格﹞、1982和1983年美网﹝负于康纳斯﹞,以及1983年澳网﹝负于维兰德﹞。
1984年之前,已经拿到过世界排名第一的伦德尔一直遭到质疑,尽管他已拿到包括39个单打冠军﹝包括2次年终大师赛﹞,尽管他已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夺得其至今为止唯一的戴维斯杯冠军﹝1980年﹞,没有大满贯头衔的他仍处于争议的中心,尤其是1982、1983年美网决赛连续负于康纳斯之后。
直至1984年,24岁的他才首夺法网男单锦标,也是他首次夺得大满贯男单锦标。 当年的法网男单决赛中,他在盘数0-2落后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以盘数3-2反胜老对手麦肯罗,这也是从未染指法网的麦肯罗唯一的机会。
1985年,他取得了参赛91场胜84场的成绩。 他在1985年美网决赛中,战胜麦肯罗获得冠军。 之后他更完全取代了麦肯罗,统治了男子网坛,将世界第一牢牢握在手中。
作为一名与发球上网风格对抗的经典底线选手,伦德尔依靠力量和强上旋击球取胜。 虽然他并非这种风格的独创者,但他以迫人的意志力和对胜利的渴望打下一片天地,他总是让忽视他的速度和体力的人惊讶不已。 只有14次参赛无一摘桂的温布尔登是他的隐痛,1986、1987年他曾非常接近突破,但连续两年都在决赛中都败给了处于上升期的发球上网选手 -西德的鲍里斯·贝克尔和澳大利亚的帕特·卡什。 中央场地对他说“NO”,这对一个在草地拥有77.4%胜率的人也许极不公平。
1985~87年三年间,他共赢得28个ATP巡回赛冠军﹝包括2次法网、3次美网、和3次年终大师赛锦标﹞,这三年他都是世界网坛年终排名第一。
只是在1988年下半年才由突然神勇无比的瑞典红土王维兰德短暂地拿走,但1989年他赢得澳网后,他又将世界第一保持了80周。伦德尔生涯总共取得270周世界第一的纪录,直到桑普拉斯时代完成之前都是难以接近的记录。
他在1985~87年和1989年这四年登上年终球王宝座;连续球王周数最长达157周,为历来第3位。
1989年,他取得了参赛86场胜79场的成绩,参加17个ATP巡回赛赛事夺得包括澳网在内10个ATP巡回赛冠军,他又再次登上世界网坛年终排名第一;不过他在法网男单第四轮对美籍华裔球员张德培的比赛中,却在盘数领先2-0的情况下被对手大逆转,反输2-3出局,张德培亦最后成为该届赛事冠军。 1990年,他又成功卫冕澳网男单冠军,决赛中,对手埃德伯格因伤中途退出,他因而获得冠军。
他的纪录还不仅于此,作为一个以顽强意志和体能取胜的选手,他是公开赛时代以来唯一一位连续三周在三种不同场地上夺得冠军的球员。1981~90年间的80年代,他共夺得81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他被ITF评为1985~87年和1990年的ITF男子世界冠军。
他亦是公开赛年以代至今唯一能在五个球季取得90%或以上获胜率的球员:1982年﹝92.17%,胜106-9负﹞、1985年﹝92.31%,84胜-7负﹞、1986年﹝92.50%,74胜-6负﹞、1987年﹝91.36%,74胜-7负﹞、1989年﹝94.05%,79胜-7负﹞。
他在1982~89年连续8年闯入美国网球公开赛决赛,平了蒂尔顿﹝Bill Tilden﹞在1918~25年8入美网决赛的纪录,并于1985~87年连续3次获冠军,1988年美网决赛负于维兰德是他美网27连胜的终结,这一成绩也仅次于蒂尔顿的1920~25年美网42连胜。 此外,他在1981~89年连续9年进入年终大师赛的决赛,5次夺冠。除了美网,他还取得1984、1986、1987年的法网和1989、1990年的澳网在内的男单冠军,伦德尔生涯共获得了8个大满贯男单锦标。
1991年,伦德尔在澳网男单决赛负于鲍里斯·贝克尔,宣告卫冕失败,这亦是他的最后一个大满贯男单决赛。
虽然伦德尔没有像同胞纳芙拉蒂洛娃那样宣布自己“叛逃”,但他仍在1984年以后定居美国,1985年以后没有再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戴维斯杯的比赛。 他在1992年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1994年,背部的伤痛终于使这位长年兢兢业业参赛的老将放下了球拍。12月20日他布挂拍,结束了17年的职业生涯。巧合的是,在1994年悉尼室外赛 - 他的最后一次单打决赛中,伦德尔以6:7、4:6输给了下一位统治者 - 桑普拉斯。
伦德尔在职业生涯中总共获得94个ATP单打冠军﹝ATP历史中仅次于康纳斯的109个﹞、6个双打冠军,取得1071胜239负的成绩和81.76%的胜率。 从1980年~93年的14年间,他每年至少获得一项ATP单打冠军。1980~92年的13年间,他均保持在年终排名前10之内。他一共在17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夺得ATP巡回赛单打冠军: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日本、英属香港*、台湾﹝中华民国﹞*、德国﹝包括前西德﹞、奥地利、阿根廷、意大利、法国、卢森堡、英国、摩纳哥、澳大利亚、瑞典,香港和台湾作为中国一部份可视作两个不同地区。
他亦是首位获得奖金超过2000万美元的ATP球员,当他退役时,奖金总额达到2128万美元,广告和赞助收入超1亿美元。
他与肯.罗斯维尔﹝Ken Rosewall﹞和潘乔.冈萨雷斯﹝Pancho Gonzalez﹞一样成为未能获得Big W﹝温布尔登﹞的传奇人物。 他的教练托尼.罗歇曾说:“虽然网球已退出了他的生活,我认为他至今仍为温布尔登抱撼不已。”
2001年,伦德尔进入了国际网球名人堂。
风格和个性:
伦德尔身高手长,击球、抽杀节奏猛烈,尤其擅长底线抽杀,他的正手长抽更是堪称一绝。
虽然不像麦肯罗、康纳斯那样在公众面前无所顾忌地表现自己,伦德尔仍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小故事。 在1983~84年间,他曾屡次负于“苦手”麦肯罗,甚至产生对对手的畏惧心理;1984年法网前夕,伦德尔曾连续在5个两人对决的决赛﹝1983年的年终大师赛,1984年的费城、布鲁塞尔、森林山 WCT、世界团体杯﹞中均被麦肯罗击败。 为此,他在很多小纸条上写下“我渴望与麦肯罗的比赛”,并分别放在球包和衣袋中,这样他随时都可以摸出来读一遍。 这种细微的心理调节终于使他战胜了以前无法战胜的强手。
除了球场上的成绩,伦德尔对网球运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伦德尔是一个细心的、善于比赛和保护自己的选手。
伦德尔作为一个底线选手他对底线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革新。 网坛主要有两种打法,一种是麦肯罗的发球上网,优点是上手速度快,进攻性强,缺点是在击打落地球时相对较弱;另外一种是以博格为代表的底线打法,相对发球上网,底线打法相对保守,优点是稳定性强,适合长时间作战,缺点是不够主动。 而到了伦德尔手里,底线抽击不再是一种防守或者被动进攻的技术,他加强了抽击的力量,速度和旋转的变化,使得底线技术不但具有防守的作用,更成为一种直接得分的进攻手段。 无数次伦德尔面对强敌,就是以他著名的正手inside out得分,而伦德尔的正手也被评为历史最佳。
其次,伦德尔喜欢在比赛中写满对手的资料、打法、优缺点,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对手的特点,以寻找击败对手的策略。 正如伦德尔自己所说,对对手研究的透一些,可以使自己在比赛中更容易一些。 伦德尔也是最早带多把球拍比赛的运动员,当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可以更换球拍。他也是第一个穿两双球袜以及自备木屑、滑石粉等去汗、防滑小装备的球员。
此外,伦德尔更是第一个重视科学体能和技术训练的球员。他在接受网球训练的同时按计划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在球场外、健身房中所花的工夫打造了他强健的体格。 他对球拍设计精确性的要求很高;他聘用了专门的穿弦师,在旅途中注意用塑料袋保护球拍;为了确保击球时的手感,他会在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更换所使用的球拍。 “如果我不按计划进行科学训练,我就无法按我的技术水平比赛。 ” 这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但在80年代初,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也使他得以长时间的站在世界网坛的最顶端。
实际上,伦德尔可以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正是他的提倡和巨大成功的感召,他的做法在今天被普遍接受。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伦德尔对网球的影响不可计算。 他被视为是现代网球之父。
虽然威震网坛,身为黄金时代四大金刚之一,但是伦德尔始终不受欢迎。 即使在他的颠峰时期,他也往往是被人忽视的。《体育画报》曾形容说:“冷酷、坚硬、无情,伦德尔是一台打球的机器。”在伦德尔的颠峰时期,他是孤独的。 网坛的焦点和新闻,永远集中在麦肯罗和康纳斯甚至是贝克尔那里。 虽然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但与他们相比,伦德尔长相平平,缺乏个性。 伦德尔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赢球,他在场上永远脸无表情,冷若冰霜。 人们看不到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无论胜利还是失败,伦德尔从不多说。 只是简单的收拾行囊平静的离开赛场。 在赛场上,他不懂幽默,不会搞噱头,不摔拍子,不骂裁判。 他只知道一拍接一拍的打球,一步接一步的奔跑。人们称他为“网球机器”,而他确实也像是一台机器,一架只知道赢球的机器。 人们无法窥透他的内心,甚至在他退役许多年之后,人们还认为伦德尔其实并不热爱网球,只是发现自己有打网球的天赋,从而选择了这个职业。 仅仅是作为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如此而已。 而人们也实在难以忍受他的刻板。 一次美网比赛,伦德尔对阵澳大利亚名将帕特·卡什,观众席上不断的冲他喝倒彩,甚至有人站起来大喊“伊万滚回去”! 伦德尔依旧面无表情,直至把卡什击败,然后以一个冷漠的背影离开赛场。
后记:
退出职业网坛后的伦德尔很少再挥拍,他曾一度将竞赛的才能用在高尔夫球场上,甚至获得过职业公开赛的外卡。 他现在与妻子萨曼莎和五个女儿住在康涅狄格州科恩沃占地800英亩的庄园里,他的王国还包括一个体育经纪公司和一个网球俱乐部。 他的前教练罗歇说,半隐居的伦德尔正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渡过他此生最惬意的时刻。
==ATP单打冠军 (94个)==
1980 (7) – 休斯敦、多伦多、巴塞罗那、巴塞尔、东京室内赛、香港、台北
1981 (10) – 史图加特室内赛、拉斯维加斯、蒙特利尔、马德里、巴塞罗那、巴塞尔、维也纳、科隆、布宜诺斯艾利斯、年终大师赛
1982 (15)– 德雷海滩 WCT、热那亚 WCT、慕尼黑 WCT、史特拉斯堡 WCT、法兰克福、休斯敦、达拉斯 WCT、森林山 WCT、华盛顿、北康威、辛辛纳提、洛杉矶 WCT、那不勒斯 WCT、哈福特 WCT、年终大师赛
1983 (7) – 底特律 WCT、米兰、休斯敦 WCT、希尔顿头 WCT、蒙特利尔、圣佛朗西斯科、东京室内赛
1984 (3) – 卢森堡、法网、温布利
1985 (11)– 迈尔斯堡、蒙特卡洛、达拉斯、森林山、印第安那波利斯、美网、史图加特室内赛、悉尼室内赛、东京室内赛、温布利、年终大师赛
1986 (9)– 费城、Boca West、米兰、迈尔斯堡、罗马、法网、斯卓顿山、美网、年终大师赛
1987 (8)– 汉堡、法网、华盛顿、蒙特利尔、美网、悉尼室内赛、温布利、年终大师赛
1988 (3) – 蒙特卡洛、罗马、多伦多
1989 (10)–澳网、斯科茨戴尔、迈阿密、森林山、汉堡、女王杯草地赛、蒙特利尔、波尔多、悉尼室内赛、斯德哥尔摩
1990 (5) –澳网、米兰、多伦多室内赛、女王杯草地赛、东京室内赛
1991 (3) – 费城、孟菲斯、长岛
1992 (1) – 东京室内赛
1993 (2) – 慕尼黑、东京室内赛
* 室外硬地赛锦标 : 22个
* 红土赛锦标 : 28个
* 草地赛锦标 : 2个
* 室内赛锦标 : 42个 ﹝硬地赛 : 9个、地毯赛 : 33个﹞
==大满贯男单冠军 (8次)==
1984年法网 (红土) 胜 约翰·麦肯罗 (美国) 3-6, 2-6, 6-4, 7-5, 7-5
1985年美网 (硬地) 胜 约翰·麦肯罗 (美国) 7-6, 6-3, 6-4
1986年法网 (红土) 胜 Mikael Pernfors (瑞典) 6-3, 6-2, 6-4
1986年美网 (硬地) 胜 Miloslav Mecir (捷克斯洛伐克) 6-4, 6-2, 6-0
1987年法网 (红土) 胜 维兰德 (瑞典) 7-5, 6-2, 3-6, 7-6
1987年美网 (硬地) 胜 维兰德 (瑞典) 6-7, 6-0, 7-6, 6-4
1989年澳网 (硬地) 胜 Miloslav Mecir (捷克斯洛伐克) 6-2, 6-2, 6-2
1990年澳网 (硬地) 胜 埃德伯格 (瑞典) 4-6, 7-6, 5-2 ,埃德伯格因伤中途退出
==年终大师赛冠军 (5次)==
1981年 (美国纽约举行) 胜 Vitas Gerulaitis (美国) 6-7, 2-6, 7-6, 6-2, 6-4
1982年 (美国纽约举行) 胜 约翰·麦肯罗 (美国) 6-4, 6-4, 6-2
1985年 (美国纽约举行) 胜 贝克尔 (西德) 6-2, 7-6, 6-3
1986年 (美国纽约举行) 胜 贝克尔 (西德) 6-4, 6-4, 6-4
1987年 (美国纽约举行) 胜 维兰德 (瑞典) 6-2, 6-2, 6-3
* 按:年终大师赛现名为大师杯(网球大师杯赛)
==生涯胜负==
男单:1071胜- 239负
==大满贯男单亚军 (11次)==
* 澳网:1983年、1991年
* 法网:1981年、1985年
*温布尔登:1986年、1987年
* 美网:1982年、1983年、1984年、1988年、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