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红角鸮
中文目名: 鸮形目
中文科名: 鸱鸮科
中文属名: 角鸮属
同物异名: Strix scops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夜猫子 王哥哥 乌拉包尔-乌尔巴 猫头鹰 大头鹰 夜食鹰 呼侉鹰 横虎 恨狐 老兔
拉丁文目名: STRIGIFORMES
拉丁文科名: Strigidae
拉丁文属名: Otus
拉丁文种名: scop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Eurasian Scops Owl
角鸮属(Otus)的东半球鸟类,不同於西半球的鸣角鸮(screech owl)。
【形态】小型猛禽。全长约20厘米。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尺羽大都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大都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嘴暗绿色,先端近黄色。爪灰褐色。
【分布】分布范围:古北界西部至中东及中亚。 分布状况:在中国的分布极为有限,河南省杞县曾有发现.
亚种pulchellus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
【习性】栖息于山地林间。以昆虫、鼠类、小鸟为食。筑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多为4枚,白色。纯夜行性的小型角鸮,喜有树丛的开阔原野。它们双翅展合有力,飞行迅速,能在林间无声地穿梭。视听能力极强,善于在朦胧的月色下捕捉飞蛾和停歇在草木上的蝗虫、甲虫、蟑等昆虫,但是鼠和小鸟在食物中的比例却不高。
叫声:为深沉单调的chook声,约三秒钟重复一次,声似蟾鸣。雌鸟叫声较雄鸟略高。
【繁殖】繁殖期5~8月。营巢于树洞或岩石缝隙和人工巢箱中。巢由枯草和枯叶构成,内垫苔鲜和少许羽毛。每窝产卵3~6枚,卵呈卵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平均大小31mm×27mm,重12g。雌鸟孵卵,孵化期24~25天。雏鸟晚成性。
【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濒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红角鸮去毛及肠杂、全体烧存性或焙干研末 ,有祛风、解毒、定惊、滋阴补虚的功能 。因此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