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颈犀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棕颈犀鸟

分类信息中文名:棕颈犀鸟

拉丁文名:Acerosnipalensis

中文学名: 棕颈犀鸟

中文目名: 犀鸟目

中文科名: 犀鸟科

中文属名: 皱盔犀鸟属

同物异名: Bucero nipalensis Hodgson, 1829,

中文俗名: 棕颈无盔犀鸟

拉丁文目名: BUCEROTIFORMES

拉丁文科名: Bucerotidae

拉丁文属名: Aceros

拉丁文种名: nipal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Hodgson, 1829)

英文俗名: Rufous-necked Hornbill

濒危信息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VU A1cd+2cd, C1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形态特征全长约120厘米。雄鸟头、颈、胸部羽毛棕色;眼周淡蓝色;喉部皮肤亮腥红色。背、翅黑色,具绿色光泽,初级飞羽先端白色。尾羽基部黑色具绿光泽,下半部为白色。腹部、两胁及肛周为棕红色。嘴蜡黄色长而大,上嘴有宽黑斑纹。脚为带棕或绿的黑色。雌鸟两翅和尾羽带有白色,羽衣除头和羽冠外均为黑色而具绿色光泽。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拔600 -1800米山地森林中,在树洞内营巢。常成对或10多只集结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果等肉质野果为食。

分布情况罕见。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南端及西藏东南部有分布记录。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 参考文献 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开垦,使棕颈犀鸟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 因为贸易被捕猎: 参考文献 由于棕颈犀鸟为保护动物,一些不法商贩收购棕颈犀鸟以牟取高额利润。

保护措施云南省及西藏自治区将棕颈犀鸟列为地区重点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