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抗生素研究所前身为抗生素临床应用研究室,成立于 1963 年,设在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 ( 后为上海医科大学 ) 附属第一医院 ( 现华山医院 ) 内。至 1985 年扩建为抗生素研究所。该所同时也是我国国家教育部 ( 原国家教委 ) 首批批准的传染病学科博士点,重点学科 (1989 年 ) , 211 重点建设项目 (1996 年 ) 、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抗生素临床药理室 (1984 年 ) 、首批卫生部确定的抗感染药临床药理基地 (1983 年 ) 、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 (1988 年 ) 。研究所 ( 室 ) 首任主任为蜚声中外的临床医学专家戴自英教授,第二任所长为汪复教授,现为 张婴元教授 。研究所的各级医务人员在老一辈教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下, 40 余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绩。 2007 研究所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研究所的全体人员数十年来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抗感染药临床药理研究及临床评价和细菌耐药性防治研究。研究所有各级医师 13 名、各级研究人员 15 名,承担了大量的医疗工作,包括感染病病房、感染病门诊患者的诊治,以及院内、外疑难、危重感染性疾病的会诊和救治。每年会诊达 2000 余例次,遍及上海市各大医院,并包括外省市的重危感染患者;同时还参加了多次突发事件中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全体医务人员数十年如一日,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和挽救重危患者的生命努力工作,受到好评。
研究所同时承担了感染性疾病诊治、细菌耐药性防治和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等科研任务,是国家科技部 ( 原国家科委 )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 、十五攻关和 863 项目的承担者,均已完成并验收通过,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抗感染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筹建已于 2000 年通过验收并正式成立。多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 余项。 2005 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作为组长单位,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贵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在抗菌药合理应用、抗菌新药临床研究、细菌耐药性防治等方面获国家级、部委级成果奖 20 余项。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国内外开发研究的数十种抗感染新药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实验评价,目前是国家抗感染药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研究所承担了传染病学科的教学任务,为研究生开设大课,为医学院本科生授课,培养了博士和硕士 50 余名。研究所也承担了“药品临床研究”的培训工作, 2005 年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在全国的六个培训中心之一(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GCP 培训中心),每年对 200-500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医师进行药品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GCP) 培训。
多年来研究所在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内,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于 1985 年在上海成立了跨学科的感染化疗学会;自 1995 年起召开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2000 年 9 月获准 1995 年创办的《抗感染化疗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即《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为临床医药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广阔的天地,以促进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抗微生物化疗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