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电子标签
频率:860-960MHZ
符合标准:ISO18000-6C(EPC C1G2)
内存容量:512bit,2字节/32块
读写距离:3~10m (与不同的天线相配合)
工作模式:R/W (可读写)
工作温度:-10℃~+70℃
适应速度:60km/h
防冲突机制:适合于多标签读取
数据保持:大于10年
工作频率:860-960 MHz
符合标准:ISO 18000-6B
内存容量:2Kbit,4字节/64块
读写距离:3~10m (与不同的天线相配合)
工作模式:R/W(可读写)
工作温度:-20℃~+60℃
适应速度:<60 km/h
防冲突机制:适合于多标签读取
数据保持:大于10年
超高频电子标签的主要协议标准 EPC介绍:
1.1 EPC 编码提出的背景
在过去的25 年里,EAN.UCC 编码已大大提高了供应链内的生产率和效率,
并且已成为全球最通用的标准之一。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数字化和全球
商业化促进了更现代化的产品标识和跟踪方案的研发。
在过去的25 年中,条码已经成为识别产品的主要手段。
但条码有如下缺点:
1.它们是可视传播技术。也就是,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
这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相反,无线电频率识别并不需要
可视传输技术,RFID 标签只要在解读器的读取范围内就行了。
2.如果印有条码的横条被撕裂、污损或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
3.我们认为唯一产品的识别对于某些商品,非常必要。而条码只能识别制
造商和产品名称,而不是唯一的商品。牛奶纸盒上的条码到处都一样,辨别哪盒
牛奶先超过有效期将是不可能的。
随着射频技术趋于成熟,可以为供应链提供前所未有的、近乎完美的解决方
案。也就是说,公司将能够及时知道每个商品在他们供应链上任何时点的位置信
息。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和跟踪供应链上的每一件单品呢?
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但我们所找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每一个商品唯
一的号码——“牌照”—— 产品电子码(EPC)。 EPC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
MIT的AUTO-ID中心提出的,它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
1.2 EPC 系统的设计
EPC由分别代表版本号、制造商、物品种类以及序列号的编码组成。EPC
是唯一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这使得RFID标签能够维持低廉的成本并具有
灵活性,这是因为在数据库中无数的动态数据能够与EPC相链接。
EPC 系统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组成:
(1) EPC 编码标准
(2) EPC 标签
(3) EPC 码
(4) 解读器
(5) SavantTM(神经网络软件)
(6) 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 ONS)
(7) 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PML)
“产品电子码(EPC)研究”课题报告1 产品电子码(EPC)概述
4 文件名:产品电子码(EPC) Rep 1_20030928
1.3 EPC 系统的目标和意义
EPC 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
通过EPC 系统的发展:
(1)能够推动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
(2)通过整个供应链对货品进行实时跟踪;
(3)通过优化供应链来给用户提供支持;
(4)提高全球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1.4 EPC 的发展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EPC概念,其后四个世界著名研究性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
大利亚的阿德雷德大学、日本Keio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相继加入参与研发EPC,
并得到了100多个国际大公司的支持,其研究成果已在一些公司中试用,如宝洁
公司、Tesco公共股份有限公司等。关于编码方案,目前已有EPC-96Ⅰ型、
EPC-64Ⅰ型、Ⅱ型、Ⅲ型等,并得到了UCC和国际EAN的支持。
自2001年以来国际上不仅已经有许多大公司实施EPC方案,而且AUTO-ID
中心的目标是到2003年第四季度向市场推出商用硬件和软件,让公司尽早部署
配置AUTO-ID中心制定的开放式RFID系统。据预测到2005年EPC标签的成本将
降到1美分,而从2005至2010年全球将大规模采用E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