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银坑村
尚卿乡——“银坑”地名来历银坑
::: 原称“窑坑”,地处尚卿乡西北隅,为一荒僻山沟,古以坑沟中建有古瓷窑得名。清乾隆年间,科名乡(今科名村)黄氏兄弟到此烧制瓷器,质量甚优,运往泉郡,颇为畅销,窑坑瓷窑就此逐步发展,最盛时期曾达八窑之多,商贩络绎不绝,外乡人羡称为“银坑”,村名遂以“银坑”沿用。
安溪银坑村:重点解决生活“六难”
银坑一角春节将至,安溪县尚卿乡银坑村传出喜讯,2005年该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3000元大关,达3050元,比2003年增长55%,还被县里确定为党建示范村。 据了解,安溪县尚卿乡银坑村是省检验检疫局挂钩的重点扶贫村,局里干部陈和杰下派后,重点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六难”问题。一是解决行路难问题。先后完成6公里进村水泥公路建设工程;村内1.5公里主干通道拓宽并硬化工程;5个自然村之间机耕道拓宽,达到中型汽车可通行标准工程。二是解决教学难问题。先后完成250多平方米新教学楼建设工程;学校厕所、围墙、操场配套建设工程,学生人均操场面积从1平方米增加到6平方米;500多平方米旧教学楼的整修工程。三是解决村部办公难问题。利用旧教室整修,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村部办公场所。四是解决了群众和学生吃水难的问题,通过改水改厕,建立40多座小型家庭式蓄水池,保证村民饮水安全。五是解决了通信难的问题。在安装固定电话的基础上,积极联系移动通信公司在村建立移动通信基站,结束了银坑村不通手机的历史。六是解决了村民医疗难的问题。针对银坑村缺少医务人员的情况,积极与邻村合作医疗所协调联系,由邻村医疗所承担银坑村的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全村参与医疗保险的村民达85%,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安溪供电配合政府实施“造福工程”芦田乡石盘村和尚卿乡银坑村是今年安溪县政府重点帮扶贫困村。为帮助这两个村改变经济落后状况,提高贫苦人口经济收入,安溪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准备在这两个村新建两台变压器,并对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解决这两个村电压低、用电难的问题,实施“造福工程”。
石盘村近年在县政府引导下,大幅发展生态茶园,推广和普及科技制茶先进工序,用电量成倍增长,线径小,电压低,变压容量不足一直困扰着茶乡、茶农;银坑村位于尚卿乡西北部,地处偏僻的,距离乡政府18公里,经济落后,是省207个扶贫村之一,乡政府拟对该村部分角落进行整体变搬迁到科名村,现土地已经平整完成,急需用电建房。
据了解,该公司将在石盘村新增容量200KVA变压器一台,改造0.4KV线路0.239KM;在科名村新增容量125KVA变压器一台,新架设0.4KV线路0.105KM,估计两村电力投资总额为20万元。
实事求是、以实求效——陈和杰
驻村扶贫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贫困村群众是朴实的,贫困现状是现实的,驻村干部要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了解村民群众渴望得到扶助的心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分实干,就会有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银坑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通过五个工程项目的落实而得到了根本改变;村民增加收入通过打造三大经济支柱而有了稳定的增长点;班子建设和队伍建也有好的发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说实话是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基础
心态要平实。要说实话首先要有平实的心态。机关干部到重点贫困村工作,必然存在部份心理距离和不适应,如工作环境变了,在办公室办公与在村头田尾办公不一样,缺少农村经验工作不适应;工作对象变了,文化层次、思想方向不一样,缺少共同话题沟通不适应;工作条件变了,困难和问题增加了,缺少工作基本保障条件不适应。面对这些变化和不适应,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带领村民战胜贫困,首先要战胜自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出发,把自己想说的、应该说的话与贫困村的客观实情对上号,与村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对上号,并发挥机关干部层次站得比较高,眼光看得比较远、知识面比较宽的优势,把这些优势以平实的语言、平实的行动融入到扶贫工作过程中,以缩短自己与村民的距离,增加认同感,有效提高号召力。
谋划要切实。驻村干部都怀有一颗爱农之心,都想更多、更快地为贫困村做点事情。在脱贫致富工作谋划时,要切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防止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在制订工作规划时,我们深入五个条件恶劣的自然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访富问路,详细听取村干部、老党员和普通村民的意见,掌握了比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在反复论证和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一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完成五项建设工程。第二年为经济发展建设年,打造包括外出务工、种植茶叶、建立藤铁编工艺品和茶叶加工点等三大经济支柱。第三年为班子队伍建设年,实现五项目标为基本内容的扶贫三年规划。这个规划看得见、摸得着、需努力、能实现,有效地指导扶贫工作顺利开展,被安溪县组织部在全县驻村干部中进行推广,也受到省、市驻村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讲话要信实。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结合实际多讲党和政府支持、保护农业、扶助贫困的优惠政策措施,少讲一些空调理论,让村民从中感受到温暖,树立信心。在探访群众时,注意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做思想工作,让村民群众听得进,听了信,认同你的想法,参与你的计划。在群众有实际困难提出要求时,做到心中有数,言而有信,允诺践诺,以信实树立威信。如有的群众提出为老少妇女找点事做,以补充家庭经济收入。我们允诺后,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致富能人在村里办起藤铁编工艺品加工点,吸纳了60多名老少妇女参与手编加工,受到普遍欢迎。一位老年妇女说,自己能赚几元钱了,虽然钱不多,但买油盐不必向孩子伸手,心里轻松多了。
二、办实事是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关健。
项目要充实。只要贫困村需要,经过努力能做到的,就应立项并创造条件去实现。驻村后,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通村公路路面水泥硬化和新教学楼建设两项工程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增加村部整修搬迁、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和村内主干道拓宽等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并积极筹措资金,除依靠捆绑资金和专项配套费外,采取发动村民捐款捐工筹集一点,联系挂钩单位帮扶一点,有关部门争取一点,施工单位垫资一点的“四个一点”,解决项目资金困难问题,使这些增加的工程项目有了实实在在的资金保证,工程一项接一项付诸实施,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后面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工作要扎实。我们在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上,从合理、节约、效益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方案一项一项比较,建议一条一条论析,现场一分一寸测量,一砖一石计算,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分钱。在工程质量保证上,明确村两委分工,各尽其责。公路施工现场安排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民现场旁站监督,发现问题果断责令停工查找原因。教学楼关健部位施工,组织村两委全员到场,全程监督不留隐患。通过不懈的扎实工作,保证工程项目做一项成一项,把每件实事都办成好事。在帮助贫困村民实施搬迁安置工作中做了很多扎实细致的工作:一是慎密作好计划安排;二是积极争取获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纳入“造福工程”计划;三是协调乡政府做好宅基地使用安排和优惠工作,使每户获优惠6000元;四是做好搬迁户搬迁服务和督促工作,保证29户136人的搬迁计划按时完成。
作风要朴实。为群众办实事,大的事情要做,小的事情也要做,长远效应的事要做,眼前需要的也要做。我们在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如积极联系挂钩单位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送医送药进村,为村民义诊,两年诊疗病例140多人次,免费送药3000多元;联系挂钩单位干部职工为贫困村民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05年春节捐助扶贫款8000多元,结对捐款助学25人次,帮扶助学款9000多元;今年春节前,我们发现一户五保户房屋即将倒塌,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筹资2000多元帮助修复,让该村民高高兴兴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新年;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联系挂钩单位为学校购买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绳、跳绳、象棋、跳棋等体育器材,让孩子们第一次玩上了电视上看得见,自己摸不着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筹资设立了电脑室、阅览室、使村里学生能象城里学生一样看到许多课外书籍,摸上现代化的计算机,孩子们既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
三、求实效是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准则。
目标要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年,注意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加强协调狠抓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保证规划中的五个建设工程项得到落实。通村6公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04年12月竣工通车;银坑村希望小学252平方米教学楼同时竣工交付使用,124名学生高高兴兴搬进宽敞明亮新教室上课;旧教学楼整修及厕所、操场、围墙等配套工程,05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新村部整修搬迁工程05年3月完工,设置了党员活动室,科技文化服务中心,阅览室,计生室等,树立了农村基层组织新形象;村内主干道拓宽工程也于05年4月份完成。这些项目的完成,圆了银坑村民几代人的梦想,让村民看到扶贫新面貌,增强了脱贫致富信心,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好事要办实。发展经济项目,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这是好事,但好事也要办实,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可。去年底以来,村两委开始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动员群众把在耕山地和无水田由种植地瓜、水稻改种茶叶等经济作物。部份信息闭塞,思想保守的村民怕不会管理,怕不会加工,怕销售困难,怕无资金投入,怕打乱生活习惯等等,因而积极性不高。我们在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采取多项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村民思想疑虑和实际困难。一是筹资10万元,以无息借贷7年分期还款的优惠方式,种植茶叶每亩借款500元,用于购买茶苗和肥料,基本解决贫困村民种茶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组织种茶技术培训和咨询。先后两次邀请县农果局种茶专家进村授课,传授管理知识,同时购赠科普图书450册。三是扶持发展茶叶加工,目前已建成一个茶叶加工点进行制售茶叶。四是成立茶农协会,帮助制订茶农协会章程,鼓励茶农自主管理,互相帮助和交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植茶积极性提高了,信心增加了,目前全村植茶250亩,成为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点,预计05年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比02年增长一倍多。
软项要做实,驻村扶贫以来,我们把班子和队伍建设贯穿工作的始终做细做实。在班子建设上,本着“团结、实干、公正”的原则,经常谈心交流和沟通协调,强调处事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偏听、偏信、偏办,促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较好发挥斗堡垒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形成党员前面走,群众后面跟的好势头。组织改选了8名村民小组长和8名村民代表,制定了《村务决策听证制度》,完善了行政运作机制。修改了村规民约,倡导良好的民俗民风、倡导新思想,新风尚,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和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构建和谐平安银坑村,使银坑村人文环境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安溪县银坑村驻村干部陈和杰
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三个代表”在身边――“银坑”变了个样2月27日,福建省国检局办公室主任徐明焕一行再次来到扶贫挂钩点——安溪县尚卿乡银坑村,与村领导班子敲定“银坑国检希望小学”的建设方案,并做好开工前的准备。
银坑村位于安溪县尚卿乡西北部地处偏僻,经济较为落后,大部分农民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80%以上农户还住在土瓦房中,是我省“十五”期间20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之一。2002年7月,省国检局挂钩帮扶。
省国检局了解到,全村1163个人,初中以上文化的还不到50人。由于村落分布较散,孩子上学不便,加上学生经济困难,村小学每两年才招一次新生。“扶贫先扶智”,国检局扶贫工作组决定为银坑村建一所希望小学。去年底,省国检局局长王志民来到银坑村,把筹集到的20万元资金交给银坑村“两委”。当村民们获知“银坑国检希望小学”已立项建设,喜不自禁,奔走相告。
这只是一件善事。说到省国检局在银坑村的扶贫工作,真的说不尽道不完。
他们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帮助修订了《银坑村扶贫开发规划(2002-2005)》,确定今后4年内实施20个扶贫项目,确保全村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致富项目,每一个村民都能从中受益。
他们先后募集资金51.4万元,帮助拓宽铺设银坑水泥路2.15公里,尔后又狠抓银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7万元兴建了人饮工程,恢复水毁工程,解决了180亩“看天田”的灌溉问题。
村里人均耕地0.31亩,劳动力却有492人,“就业”形势严峻。他们就鼓励、组织了200多村民外出打工,并发展茶叶、毛竹、淮山等项目,开发村里高岭土资源,让村民“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对30户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他们实行“专扶”。按照“每户种好一亩责任田,管好一亩茶、果、竹园,发展一项养殖业或手工业,有一个劳力就业”“四个一”的要求,为每户提供1000元左右的启动资金,供应种苗,确保种植加工项目落到实处。
通过一年多的扶贫,银坑村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及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福建检验检疫局挂钩扶贫见成效2月2日,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志民一行,带着全局干部职工的捐款和一片爱心,专程来到安溪县尚卿乡银坑村,送去了该村急需的道路工程建设资金6.8万元。王志民局长一行翻山越岭深入到村民家中进行春节慰问,向40名向特困户、五保户家庭及贫困学生赠送福建局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一万多元,给他们送上了检验检疫干部职工的温暖。王志民局长一行还亲切看望了在村里任支部书记的挂职干部,鼓励他带领农户为尽快改变贫困村面貌多作贡献。接下来,他们还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座谈会”,与市、县、乡、村“四级”有关领导及党员代表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紧密联系实际,共话扶贫工作及银坑村发展大计。
2002年7月始,福建检验检疫局正式启动银坑村扶贫工作。局长、党组书记王志民同志亲自挂帅总负责,多次深入乡村调研工作,协调争取资金,修订3年扶贫开发计划,牵头制定了“扶贫扶智相结合,输血造血两手抓”的开发扶贫思路,并协助争取扶贫资金,认真落实各项扶贫开发项目。两年来,累计筹集和投入资金136万元,该村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及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经过两年来的帮扶努力,得到四大方面的改善:一是道路畅通了。完成从省道到银坑村长6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拓宽村内500米主干通道,宽度由2米拓至3.5米。二是村民饮水有保证了。实施饮水工程,修筑家用小型蓄水池20个,铺设引水水管2500多米,较好地保证了多数村民饮水使用和安全。三是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了。进行改水改厕卫生改造,修建小型三化厕所34座,改善了卫生条件。四是村部面貌改变了。将空余旧教室改造成为新村部,新村部设有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村务公开栏、规章制度栏、扶贫成果栏等,较好体现农村基层组织新形象。
银坑村小学原只有一座早期盖的教学楼,设施简陋,门窗长年失修,师生教学条件很差。福建检验检疫局坚持以人为本,扶贫先扶人,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教育条件,扶持教育工作。筹集资金为银坑小学捐建252平方米新教学楼,并做好包括操场扩建、新建三化厕所、浴室、围墙、绿化,教师宿舍整修,增设电脑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找准方向,着力发展,村民人均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高。银坑村是尚卿乡最穷的一个村,2002年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福建检验检疫局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良好外部环境,立足村情,努力打造种(养)植业、务工业、加工业三大经济支柱,采取多项措施增加村民收入,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2160多元,两年人均收入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