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北
古代部分
夏朝、商朝及周朝,称瓯(沤、欧)地。越灭隶楚,楚为秦灭。
秦朝(前221—206),称闽中郡地。
汉初高祖时,为闽越地。前192年,在闽越地东部建东瓯国。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称东瓯国。地域相当于今温、丽、台三地范围的整个浙南。助汉灭秦击楚,驺摇为东瓯王,建都今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是温州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见之记载的行政建置。
闽越国(前202年建国)围战东瓯国,东瓯求救于汉,汉发兵解瓯之围。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因惧闽越国复攻4万人北移,东瓯国除。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的弟弟在东瓯地建国,称东越国地。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东越国讨南越叛乱败大罗山,东越王被杀,东越国除。汉武帝下诏迁东越、闽越居民到江淮流域,闽越国除,大批迁移瓯地荒35年后,西汉始元二年(前85),称东瓯乡,东瓯乡含今温州、丽水等地,归回浦县地,县治在今黄岩,隶属扬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六年(30),称鄞县东瓯乡地。东汉建武六年,回浦县并入鄞县后称鄞县回浦乡。
东汉章和元年(87),析出回浦地,建章安县,称章安县东瓯乡地。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遂为永宁县地,隶属会稽郡。东汉顺帝时建永宁县,是温州历史上单独建县的开始。县治设瓯江北岸的贤宰乡(今永嘉县罗浮境内)。
三国赤乌二年(239)至太平二年(257),划分永宁县疆土,设置罗阳县(今瑞安)。太平二年析会稽郡东部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等六县另设临海郡,隶属扬州。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今为平阳、苍南县及泰顺县一部),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
东晋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温桥岭南的永宁(今永嘉、温州市、乐清)、安固(今瑞安)、松阳(今丽水)、横阳等四县始置永嘉郡,属扬州,郡治永宁县(瓯江北岸的贤宰乡一带),后徙瓯江南岸,坐落在华盖、松台两山之间(即谯楼大街,今公安路正北)。公元374年,乐清从永宁县分出为乐成县,永嘉郡辖五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设立处州,改永宁县为永嘉县(永嘉意为水长而美),县沿郡名,将横阳并入安固县,析松阳县东乡置括苍县,州治设在括苍县(今丽水)。隋朝文帝开皇12年,乐成县、安固县并入永嘉县。改处州为括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复称永嘉郡,郡治仍在括苍县(今丽水)。
唐朝武德四年(621),又改永嘉郡为括州。武德五年(622),析括州置东嘉州,析永嘉县复置乐成等四县(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自此与括(处)州分开,自成一州(隶属括州总管府),领永嘉、安固、乐成、横阳四县。武德七年(624),乐成县又并入永嘉县。
唐朝贞观元年(627)起,废东嘉州,省横阳入安固,以永嘉、安固二县重隶括州。
唐朝上元二年(675),又将括州的永嘉、安固二县分出,置温州,州治永嘉。这就是“温州”得名的开始。从此温州与缙云等括(处)州地分开,交界地青田反复温州处州。
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复置乐成县;大足元年(701),复析安固县置横阳县。唐天复二年(902,一作天复三年),安固县改瑞安县。此瑞安市名由来。
五代天福四年(939),置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属吴越国。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此今平阳县名由来。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乐成县为乐清县。此今乐清市名由来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称温州军事州。
北宋政和七年(1117),温州军事州升为应道军节度州。隶属两浙路应道军。
南宋建炎三年(1129),称温州,州治设在今公安路(原市公安局所在地)。
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称温州府为瑞安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两浙东路改江淮行省,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元贞元年(1295),以瑞安县超五万户升州。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为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起,改温州路为温州府。府治仍在永嘉,府署移至宋推官厅旧址(今人民广场)。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泰顺县,割瑞安义翔乡5都12里属之。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立治罗阳,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成化12年(1476年),析乐清县山门、玉环两乡6都地隶太平县(今温岭市),属台州府(今台州市),今洞头县当时属玉环,随归台州府。
入清,仍称温州府,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五县。
清朝雍正六年(1728),温州府,增置玉环厅,属浙江布政使司。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溜严、温处四道。省与府之间又有道。温州府与处州府合置温处道。
清朝宣统三年(1911),称温州军政分府。机构设在今广场路大院。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民国三年(1914),称瓯海道。浙江省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四道,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省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称第十县政督察区,后改为第四特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称第三特区,后改为永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起,称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廿七年(1938),福建寿宁县第一区辖地葛藤(绳)岭、张家洋、卓家坑、东溪头、双港渡等村划归泰顺,并分别在李家山上村桥头、东溪头、双港渡三地树立界碑,此后两县以东溪(今名寿泰溪)为界。
民国三十五年(1946)12月始逐步析瑞安、泰顺、青田三县边区建县,以明刘基谥号文成作为县名。先1946年12月析瑞安西部大峃、龙凤、金樟、峃口等10乡置文成县。1948年1月,泰顺县百丈区汇溪、两岸两乡及翁山(旧荣城乡)、白云(旧新川乡)两乡部分辖地划归新设置的文成县,面积计180.5平方公里,今为文成县汇溪、双溪、稽洋、东龙、仰山、桂山乡地。1948年7月1日,青田县南田区的南田、西境.三阳、黄坛、岙里5乡和万源乡一一部分划给新建立的文成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称第五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1日,永嘉县的温溪、贵岙、黄坦、霞师4个乡和林福、界坑2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也可说温溪、石染、西岙3乡划给青田县,后石染、西岙重归永嘉,温溪未还)。当时青田县的面积为2779平方公里,划入第五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7日,永嘉县(含今温州三区与永嘉县)全境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机构设在今广场路大院),并将永嘉城区从永嘉县析出,以瓯江为界,南置省辖温州市(市级机构设在墨池坊),江北置双溪县(治岩头镇)。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区九山,1950年5月,将原属温州市属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乡划归永嘉县。1958年该4个乡重归温州市,永嘉县治迁至上塘镇[58年永嘉县迁治会议,初拟迁罗浮(今欧北),考虑到里温州机构过近,而离北部山区远,后选永嘉县的中部上塘300亩地建县治]。1961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3乡划归永嘉县。
建国后
1952年起,温州地区改第五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后称温州专员公署,并有省直辖温州市。玉环原三盘区(今洞头)重获解放(由温州解放军从国民军手中解放),原乡、镇建制亦恢复。1953年5月,洞头、大门两个区19个乡、镇从玉环县析出,建立洞头县。
1958年起,称温州专区。洞头县建制撤销,归入温州玉环县。1958年10月14日,文成县并入瑞安县。同年开始人民公社化,乡区称人民公社,村改建立生产大队。1959年4月,玉环县建制撤销。原洞头县地划归温州市,余皆并入温岭县(今温岭市),从此玉环归台州。青田县自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置县,原来隶属处州,后属温州专区,1961年10月,青田县的西岙、上横2个公社划给永嘉县。1963年5月改属丽水地区,从此青田归丽水。1961年8月10日(文件时间),文成县从瑞安县内析出。
1967年,称温州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起,称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称温州地区。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行政公署。
1980年,称温州地区温州市。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辖市。
1981年起,称温州市。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析平阳矾山镇及灵溪、矾山、马站、宜山、钱库、金乡、桥墩七区置苍南县,此今苍南县名由来。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机构设在今广场路大院。
1984年5月,温州市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14个港口城市之一。温州市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二、1.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2.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2.瓯海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 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9.23万增至129.64万。 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 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瓯海区面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58.62万减到37.84万。
简述:
温州地区称瓯,括苍山山脉民族。春秋属越。越灭属楚。楚亡属秦。秦亡,先后建闽越国、东瓯国,属汉。东瓯国4万人迁江淮。闽越国分族建东越国。东越亡。闽越国与东越国大部分居民迁淮河。
留居瓯地者繁衍,以东瓯乡属回浦县,扬州会稽郡,东瓯乡包扣今丽水、温州、台州。治在黄岩。
人口增加,乡发展为永宁县(原始永嘉),治在永嘉,会稽郡分出临海郡。
永宁县即今温州以及台州玉环和丽水部分,当永宁县分出罗阳(原始瑞安),瑞安(称安固)又分出横阳(原始平阳),之后加上松阳(今丽水)组合用临海郡分离,称永嘉郡。治在永嘉。
永宁县再分出乐成(原始乐清)
永嘉郡改为处州,治在丽水。
处州改为括州,治在丽水。把平阳并入瑞安,又把乐清和瑞安并入永嘉。
括州又改为永嘉郡,治在丽水。
把永嘉郡又改为括州,分出东嘉州。把丽水丢掉了。但东嘉州归括州管。东嘉州治在永嘉,分出的永嘉郡再分为永嘉(永宁)、瑞安(安固)、平阳(横阳)和乐清(乐成)。永嘉设了州府,分出两个乡称永宁县。
废东嘉州,乐清又并入永嘉,平阳又平入瑞安,永嘉和瑞安归属括州。
永嘉和瑞安又从括州出来,成了温州,又一次把丽水(括州)丢了。永嘉再分出乐清,瑞安再分出平阳。治在永嘉。后来治转瑞安。
瑞安变州,和温州平起。后从瑞安割出泰顺,瑞安又变回温州的县。温州府治在永嘉。乐清的玉环割给台州。温州这时有永嘉、瑞安、平阳、乐清、泰顺五县。
玉环回到温州,温州与处州(丽水)合称温处道。治永嘉。
温处道改称瓯海道,包括温州和处州。治永嘉
废道称县。组合县建督察区。福建的几个村归入泰顺。
割瑞安、泰顺、青田三县边界成立文成县。割永嘉温溪、石染、西岙给青田。青田与温州各县同属区。
永嘉解放,以瓯江为界分永嘉为南北两部。南建温州市,北建双溪县,双溪又改为永嘉。这里温州专署中有温州市、永嘉、瑞安、平阳、乐清、泰顺、文成、青田。
洞头从玉环分出建县,后又废县并入玉环一起割给台州。再洞头又建县从玉环分离出来归入温州。把玉环丢了。期间温州把永强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乡在永嘉放了8年。
后青田的石染、西岙、上横归永嘉,温溪没能回永嘉。2年后青田归丽水,把青田丢了。期间文成县并入瑞安又重新分出来。
平阳县分出苍南县,温州地区包括温州市、永嘉县、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文成县、洞头县、苍南县(8县一市)。
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温州市。温州市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原为县,后先后建县级市)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8县3区)
温州市区扩大,重新规划,温州三区都有变动,市政府区政府纷纷迁移。.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
未来遐想
未来规划中,温州市区继续扩张。将永嘉、乐清、瑞安、洞头四县规划并入温州市区规划中,将永嘉上瓯区、乐清乐柳区、瑞安瑞云区、洞头岛变半岛成洞头区,共同组建温州大都市;龙螯区建中级城市;再建一系列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