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ing Hanley
Framing Hanley,新近崛起的美国乐团,由Nashville, Tennessee的五个年青人组成,他们年纪都在22岁上下,团队名称出自因车祸而死的好友Ashley Hanley,07年2月处女专集《The Moment》由Slient Mojority发行,标志着他们从地下迈出了走向主流的第一步,目前乐团已在全美Myspace排行前8.整张专辑制作精良,整体是以Emo为主,加入了Matchbox20似的Post Grunge和3 doors down的南加州风格。首曲Home以强劲的失真节奏沸沸扬扬的开场,几个年青人对轻重缓急拿捏恰到好处,Vocal Nixon神采飞扬的唱腔游刃有余的表现出次世代对上路走人的向往以及困惑。Built for sin以慵惰的吉他开头,然后落入18岁的Tim标志性的激昂rush,讲述青春中爱情的绝望,“you taste like heaven but god knows you built for sin”足见他们的写词才华。Hear me now是首发单曲,并且制作了优秀的MV,控诉充满谎言缺乏真诚的世界。专辑中还有Pop Punk味十足的爱情小调slow dance,深情款款的流行曲Alone in this bad。总体上以朝气磅礴的节奏取胜,诉说的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的思考。
Framing Hanley还没有几次走出老家田纳西的机会,更别说世界范围的巡演了,但这不妨碍他们被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歌迷接受。我是在豆瓣的推荐上看到他们,然后从VeryCD下载,听后很容易的得到了他们的 Myspace主页,你可以从那里试听单曲,看MV,了解演出安排,与他们交流,知道Nixon的昵称是XOXO,18岁的Tim竟然最喜爱Radiohead,鼓手chris正在重感冒 并错过了演出——
Framing Hanley就如同你同校的那几个少言寡欲的乐手,或者邻居家里制造噪音的小子,在他们身上你能感到一点摇滚明星的样子吗?这个时代没有摇滚明星,所谓的大牌已经过时了,没准你常去的酒吧里几个在台上自娱自乐的少年哪天把曲子或视频上传到Myspace或者Youtube之后就玩大了,有著名厂牌制作唱片,在全世界拥有歌迷,只不过他们还是几个在酒吧自娱自乐的家伙,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生存方式,Artlantic Monkeys和My Chamical Romance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许多人把Radiohead97年的OK Computer当作20世纪的世纪专辑,在我看来那更是深不可测的Thom Yorke对新世纪的展望:OK Computer,一切交给你了!Radiohead的新专集早在发售前已全部在网上亮相过,几乎所有的乐队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都去抓iTunes这最后的救命稻草,0.99美元一首歌,9.9美元一张专辑,这也许就是未来唱片业的全部。歌迷今后不会再买所谓大牌的账,他们更愿意成为一只从小一块长大的,或者一起上学的,或者经常在酒吧陪伴自己的乐队的歌迷,在Myspace上,很容易感到亲切感。圣诞节我在深圳结识了巴西Funk乐团 BR CONNECTION的鼓手,后来我们便在Myspace上交了朋友,我也成了这只有两个女主唱的乐队的死忠,就是这么简单,在主流流行界频繁造神的同时,摇滚正在变的越来越平易近人,或者说更像一种私人的小聚会。
就像拾音器的发明给音乐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样,科技的威力总是大于我们的想像,Web2.0时代代表着一种大众的崛起,它影响着摇滚走向回归大众的历程,摇滚开始由一种产业回归为一种分享。像framing Hanley这样的乐队有许许多多,他们更本不期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从没想过过7,80年代金属乐队那样的所谓巨星生活,他们只是想自娱自乐,拿自己的音乐和更多爱好者分享,顺便养家糊口,Web2,0便满足了这样的要求。楠哥是一个琴行老板,他在和朋友们一同构建广东摇滚网,推广Web2.0的理念便是他的目的,他说他和许多人都更本不希望摇滚摆脱地下状态成为主流,自己自觉的做着玩本身就是最好的状态,我们要的是一种小众范围内的分享。
回到framing Hanley的话题,Nixon一群人就是这个时代摇滚青年的缩影,他们玩的也是最符合这个时代年青人的Emo,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好恶,自己的一群朋友,自己的圈子,自觉的艺术创造,不希望受到社会主流的干预,web2.0时代就是属于他们的时代,现在我们听着他们的歌也是享受着这个属于我们的分享时代,分享我们能引起共鸣的情绪。
如果Kurt Cobain是在Web2.0时代发迹的,也许他便能过上自己喜爱的生活,不至于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