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马家浜文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家浜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发现和命名

1957年发掘的浙江吴兴邱城遗址,下层是以红陶为主的遗存。1959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在嘉兴马家浜遗址发掘,发现有与邱城下层同类的遗物并有房基、墓葬等遗迹。同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发掘的吴江梅堰遗址中,也含有这一类遗存。60年代,有人把它归属青莲岗文化。后来,有人进一步定为青莲岗文化江南类型的马家浜期。70年代起,有人把它与青莲岗文化相区分,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现已普遍得到承认。经发掘的主要遗址,除马家浜、邱城外,还有浙江桐乡罗家角、江苏吴县草鞋山、常州圩墩等。

文化特点和分期主要文化特点有三:①盛行俯身葬。有些死者头骨用陶器覆盖,或是把头骨另放在陶器内,这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葬俗。②陶器主要是红陶,以外红里黑或表红胎黑的泥质陶为特色,多素面,外表常有红色陶衣,器形以宽檐釜(或称腰沿釜)、□叭形圈足豆、牛鼻形器耳的罐、圆锥足鼎等具有代表性。③使用玉璜、玉等装饰品,这类玉器后来成了中国的传统饰物。

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根据圩墩遗址的地层堆积,结合罗家角、马家浜、草鞋山等遗址的地层关系和陶器演变的排比资料,目前可将马家浜文化分为3期。早期:为马家浜下层和罗家角第4层。陶器以灰黑陶和灰红陶为主,绳纹较多见,器形以釜为主。中期:为马家浜上层、罗家角第1、2、3层、圩墩下层和草鞋山第10层。陶器以夹砂(包括夹蚌)红褐陶为主,仍有一定数量的灰黑陶和灰红陶,以素面的为多,绳纹基本消失,器形仍以釜为主,出现少量的鼎和较多的豆,还有牛鼻形耳的罐。晚期:为圩墩中层和草鞋山第8、9层。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衣陶为主,主要器形是釜、鼎、豆。

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是马家浜文化居民定居生活的基础。在圩墩发现一件残木铲,仅存铲身,两面削成扁平状,刃部较薄,应是掘土工具。收获用的石刀数量较少,而且制作也较粗糙。作物主要是水稻,在罗家角、草鞋山和崧泽遗址下层都发现稻谷,经鉴定有籼稻和粳稻两种。罗家角第3、4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前5000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同时,在罗家角遗址还发现有籼稻。从粳、籼稻粒的数量比例分析,当时籼稻的种植比粳稻要发达。同时,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渔猎经济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发现的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在马家浜、崧泽、圩墩等遗址的下层,都有大量的兽骨堆积。如马家浜有的兽骨堆积厚达二、三十厘米。圩墩的野生动物骨头经过鉴定,有梅花鹿、四不象、野猪、獐、貉、蟹□和鸟类、草龟、鼋、鲫鱼等。其中,梅花鹿、四不象和野猪的数量较多。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

石器的磨制技术较高,器类以锛为主,体型较厚,有孔石斧大都呈舌形,体也较厚。这种磨制精致的锛、斧,主要应是加工木器的工具。在圩墩遗址发现有铲、□叭形器等木器。在□叭形器的下端,还有暗红色或黑色并略带光泽的涂料。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为手制。一般陶色不甚纯正。器表以素面的为多,纹饰有堆纹、弦纹、镂孔、圆窝纹、刻点纹、绳纹、篮纹等。主要器形有釜、鼎、豆、罐、瓮、盆、钵、□等。还出土有陶质炉、箅、三足壶形器等为其他文化所未见的器物。大都火候不高,陶质较软,制陶技术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前4000多年的3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系纬线起花的罗纹织物,密度是每平方厘米经线约10根,纬线罗纹部约26~28根,地部13~14根。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还有罗纹边组织。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马家浜文化的陶器

居地和墓葬

在草鞋山遗址,发现由10个柱洞围成的近圆形的房基残迹,面积约6平方米。在马家浜遗址发现的是长方形房基,面积约20平方米,其东、西两侧各保存柱洞5个,南面一侧有柱洞3个。上述两地房屋的柱洞中,有的还残存木柱或在洞底垫有朽木板。这种木板与柱础的作用相似。圩墩遗址出土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邱城遗址发现的居住面用砂土、小砾石、陶片、贝壳和骨渣等混合筑成,还在居住区内挖小型沟道,附近有石筑的长条形公共烧火沟。

在马家浜、圩敦、 草鞋山等地共发现墓葬200多座。多为单人俯身葬,也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和侧身葬等,多数头向北。在草鞋山和圩墩墓地,还发现有几座同性合葬墓,同一墓内的死者年龄相近。在草鞋山有些死者头骨用釜、钵、盆、豆等陶器覆盖,有的把头骨另放在陶器内。随葬器物一般都很少,主要是日用陶器。草鞋山的106座墓中,有25座无随葬品,其他的有1~4件,最多的为一座成年女性墓,有9件。随葬品大都是1件食器,或食器和炊器各 1件。食器以豆为多,其次为钵,也有罐、盆、杯等,炊器以釜为多,或用鼎代釜。用生产工具随葬的只有2座墓,各放1件石斧。有的墓还随葬玉、玉环、玉镯等装饰品以及鹿角、兽牙、蚌壳等。一般认为,马家浜文化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上述同性合葬墓的出现,大体是这个阶段在葬俗上的一种反映。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有人认为,马家浜文化由河姆渡文化发展而来。持此意见者把河姆渡遗址第3、4层定为河姆渡文化,将其第2层归属马家浜文化,并认为由地层叠压和器物演变上,这两种文化是先后承袭发展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河姆渡遗址第1~4层均属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则另有来源,需再作探索。持此意见者指出,马家浜文化的中、晚期,与河姆渡遗址第2层的年代大体相当,而分属于两个考古学文化,存在相互影响交流的关系。例如,河姆渡遗址第2层的泥质外红里黑陶、牛鼻形耳的罐等,与马家浜文化的有相似之处,是河姆渡文化晚期受马家浜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时,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一件作为马家浜文化代表性陶器的残宽檐釜,明显是在马家浜文化影响下产生的。

马家浜文化的圩墩遗址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相比较,器物的差别是主要的,但也有部分近似的器物,例如扁平穿孔石锄、有孔石斧、扁足釜形鼎、敛口矮圈足豆、单耳罐和带流圈足罐等,这说明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曾在江苏北部淮安青莲岗遗址发现有个别的宽檐釜,当是在马家浜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至于马家浜文化的去向,在草鞋山遗址第7层发现6座墓葬,头向、葬式与叠压在其下的第8、9层马家浜文化墓葬相似,而陶器的陶质和大部分器形,又具有崧泽文化的特点,因此,有的意见把这层作为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过渡的例证。通过普遍发现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的上下层叠压关系,以及从整体上分析这两种文化遗存的内涵,可以确定从马家浜文化演变发展成为崧泽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