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敦复
胡敦复,数学教育家,中国数学会早期的组织者。1912年创办私立大同大学,成效卓著。在教学上,他提倡并组织编写适合中国教育实情的现代教材。
胡敦复,1886年3月19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堰桥镇村前村一户教育世家。是北宋著名教育家、安定学派的代表人物胡瑗(1993—1059)的31代孙;其祖父胡和梅(1840—1912)是清代名教谕;父亲胡壹修(1865—1931)和仲叔胡雨人(1867—1928)都是清末民初在无锡地区兴办新学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水利事业家;胡雨人是近代崇尚实践努力维新之先导,1900年赴日本留学,兼以考察世界新文化及教育状况,致力于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的校长。胡敦复属族中长子长孙,11岁以前主要在家接受胡雨人的教育。胡雨人是他最早的有影响的启蒙老师。
1897年10月,胡敦复入上海南洋公学刚设立的外院(即师范院的附属实验小学)学习;1898年春,南洋公学成立中院(相当于现今的中学),他即被选拔进入中院,至1901年中院毕业,正巧赶上该校新设立的特班(相当于现今的训练班)招生,胡敦复应考被录取在特班学习。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思想家蔡元培(1868—1940)此时担任特班班主任,由于特班的特殊规定,给青年学生提供了自由阅读各种书刊、接受新思想的有利条件,蔡元培充分利用了这点合法条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民主思想,他告诫学生:“你们将来出去办学校以外,还要唤醒民众,开发他们的知识。”此时,著名爱国学者、教育家马相伯(1840—1939)家居南洋公学附近,蔡元培又介绍包括胡敦复在内的他的24名优秀学生,到马相伯处学习拉丁文,这就是震旦学院最早的24名学生。经数月学习,这些学生很得马相伯赏识,1935年马回忆当时的学习情景时,说:“从前笑话我们的外国人,也不能不钦佩我们的青年学生的努力,胡敦复就是其中之一。还有,我教他们,除了拉丁文外,还有法文和数学,……我的教法,完全和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同。譬如,数学吧,我教他们加减乘除,不但教他们演算的技术,并且教他们原理,使他们从根本上理解每一算术的作用,并且教他们用代数的方法演数学(注:即算术),他们都很能领悟。其中很有几个,后来都对于数理的研究有了深造。”以上3位胡敦复的启蒙老师,对他以后的学业和开创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有直接影响。
1903年,胡敦复到广州穗湾(音)学堂任教,黎照寰就是他在此时教过的学生之一。1905年秋他回到上海,又入马相伯另创办的复旦公学学习,未待毕业,时值两江总督端方在江南学校挑选出国留学生,经过考试他被选中,1907年由遴委候选道温秉忠护送赴美,同行者有宋庆龄等15人,于9月3日行抵美国。早有神童之称的胡敦复,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同时兼习文理多科,由于他的基础知识扎实雄厚,加之又特别刻苦用功,学习方法得当,因而学业进度特快,仅两年时间就学完了规定课程的学分,在康乃尔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09年1月,美国政府开始用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作为培养我国留美学生的经费,6月,在北京成立游美学务处,该处总办周自齐从美国聘胡敦复回国,负责游美学务处的考选、遣送直接留美学生的工作。胡敦复为了能够选拔更多的有志青年出国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回来建设祖国使之独立富强,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国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应聘回到北京。从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他在游美学务处主持考选了仅有的三批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他们中后来很多人都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说明胡敦复选才有方。1911年1月,清政府批准成立清华学堂,胡敦复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由于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许多工作都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在教学上稍有不合美国人心意的,公使馆便横加干涉;在生活待遇上,美国教员与中国教员相差悬殊,中国教员非常不满。身为教务长的胡敦复对这一切十分愤懑。1911年初夏,在清华学堂任教的10位中国教员朱香晚、华绾言、顾养吾、吴在渊、顾珊臣、周润初、张季源、平海澜、赵师曾、郁少华,和胡敦复一起成立“立达学社”,以研究学术、兴办学校为职志,胡敦复当选为立达学社社长。不久,因胡敦复主张清华学生多读理工科课程,与美籍教员瓦尔德主张多念英文和美国文学、美国史地的意见发生分歧,美国公使出来干预,胡敦复以不能遵办愤而辞职,是年秋天离清华回到上海。10月,辛亥革命爆发,立达学社社员也纷纷南下,到达上海与胡敦复会合,遂酝酿由立达学社创办一所独立自主的学校,取名“大同”,公推胡敦复为首任校长。
胡敦复先期到上海后,受他的老师马相伯特聘,回母校复旦公学担任教务长,不便推辞,于是他便一面筹建“大同”,一面主持复旦教务。对于胡敦复此时的工作,1912年9月9日出版的《民立报》有一段评论,说:“胡君前主持清华学校教务,力主按科分班,以权限不专,未行其志。至今清华学生犹追思之。现主持复旦教务,必能发挥此特色也。”是年12月,因一琐事引发复旦学生罢课,复旦校董事会重组校务,胡敦复便借此离开,专心致力于“大同”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