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齿藓
并齿藓
【汉语拼音】bing chi xi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T.bryoides(Zoeg.)Lindb.;Splachnum mnioides Hedw.]
【功效】镇静安神
【科属分类】壶藓科
【拉丁文名】Herba Tetraplodonis
【主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癫痫;中风不语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甸的湿土上或岩面薄土上。四季均有。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阴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动植物形态】植物体密集丛生成垫状,绿色。茎直立,高约6-7m,茎中部和基部密生须状假根。叶片稀疏着生,向上倾立,长卵形或阔披针形,尖端渐狭呈毛状;叶边平滑,边缘细胞稍带黄色;中肋基部宽,突出叶尖;叶片细胞长方形,基部细胞狭长形。雌雄同株。苞叶基部卵形,顶端具长毛尖;蒴柄粗壮直立,长约1-1.5cm,孢蒴圆柱形,壶部小,台部肥大,红褐色。长卵形,具多数气孔。蒴齿单层;蒴帽圆锥状钟形,一侧开裂。
【功效分类】镇静安神药
【性味】淡;平
【药材基源】为壶藓科植物并齿藓的植物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