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坪村
1、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新坪村地处107国道北面,紧靠南岳,东临衡山县城,北接沙泉乡。全村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9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1161亩,旱地70亩,水塘面积210亩,山地、林地面积3079亩。
该村设党支部,现有党员45名,有村办公场所、新坪小学各一所。
该村交通便利,村级公路贯穿全村,是通往沙泉乡的主要通道。矿产资源丰实,其中石英储量最
大。山清水秀,高山丛林,是理想的避暑度假佳境。武广快速客运专线新衡山站落户该村,一座崭新的开云新城将巍然屹立,是贤能志士投资经商,开发致富的天地。
近几年来,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人民辛勤劳动,开拓进取,共同致力于村级事务的建设,本村物产丰富,产业发达,席草种植连片,养殖业发展迅速,村内涌现出了一批养鸡、养猪等专业大户。
该村大力实行村民自治,村民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户与户之间和谐共处,全村形成了一股祥和文明的良好氛围。
2、江西省赣州市高田镇新坪村新坪村位于高田圩之北方,相距约10公里,农业合作化时命名为新坪。本境多山,头靠八卦脑,中部谷地穿插,四条小溪从北向南注八高田河。小坪湖水库筑在境内。且拥有万亩天然草场,石城第二大电站新坪电站正在建设当中。北高南低,大部是梯田,耕地180.6亩,税改后1892亩,有361户,1482人。
3、云南省宾川县金牛镇新坪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州宾川县金牛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6 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6公里。东邻圭山,南邻州城,西邻管岗,北邻大新。辖官统、新罗城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90户,有乡村人口4017人,其中农业人口4017人,劳动力24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95人。
全村国土面积15.92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气温17.9 ℃,年降水量55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柑桔、葡萄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763亩,人均耕地0.94亩,林地518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7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二三产业为主。
4、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新坪村位于宜昌城区西北郊的新坪村。这里秀峰林立,峡谷纵横,瀑布飞流,风光如画,是三峡旅游示范景区和闻名遐迩的休闲度假之地。
新坪村方圆20多公里,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等各种地质剖面与岩溶地貌完备,构成了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三峡大瀑布、情人泉、古悬棺、天河龙宫等景点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以天然瀑布群和峡谷丛林风光闻名的三峡大瀑布,是新坪最壮观的景色。浓荫蔽日的林间小道迂回曲折,清澈舒缓的小溪一路逶迤,正当游客沉醉在花香蝶舞、鸟鸣山空的美景之中时,忽闻巨响如雷,由远及近。循声望去,一匹巨大的白练高挂山间,直垂谷底,这便是著名的三峡大瀑布。高102米、宽80米的瀑布,奔腾直下,飞珠泻玉,气势磅礴。水雾缭绕中,一道彩虹横跨山间,七彩斑斓,云蒸霞蔚,恍若仙景。瀑布后面有一道嵌入山岩中的回廊,游客可顺着回廊深入瀑布之中,近观瀑布飞流直下的雄姿,感受山崩海啸般的气势。
大瀑布三面临山,山崖上大小各异的“袖珍瀑布”顺山而下,飘洒飞舞,如仙女散花。深潭的尽头还有一处自然奇观——天然大佛。形如坐佛的巨石高10余丈,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神态安详。“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游历在三峡大瀑布的灵山秀水之间,游客如梦如幻,心醉神迷。
“暑天冰宫”情人泉,是年轻人不能不看的风景。这是一处集洞、泉、瀑为一体的原始地下洞河景区,由天然形成的情人洞、情人河、情人谷、情人宫系列景观组成。从情人渡乘船入洞,但见三道罕见的地下瀑布在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之间奔涌飞溅,乃国内溶洞一绝;情人河清流婉转,声轻如诉;情人谷钟乳石连体成双,体态婀娜,如情人相拥;情人宫高大空旷,五彩斑斓,富丽堂皇。
位于高山之间的天河龙宫,洞中天河循环往复、奔流不息,堪称人间奇迹。洞中石钟乳星罗棋布,鲤鱼跃龙门、洞房花烛夜、观音送子图、天宫蟠桃会等情景栩栩如生。这里还有距今2300多年的“惊世之迷”古悬棺。新坪村的悬棺遗迹,位于离地面170多米、距山顶180米的绝壁洞穴之中。古人如何起吊安置,乃千古之迷。除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外,悬棺景区也是三峡区域规模最大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
如今,新坪村2200多村民与引进的知名企业合作,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共同打造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三峡晓峰旅游精品景区。该村还发挥地处宜昌至神农架黄金旅游线上的优势,全力建设饮食文化长廊、旅游服务驿站和湖北首个自驾车营地服务中心[3]。
5、云南省洱源县乔后镇新坪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州洱源县乔后镇,距政府所在地48.00 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辖 大炼屋、住罗坪、大场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383户,有乡村人口1803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03 人,劳动力 982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924 人。
全村国土面积 58.89 平方公里,海拔2,700.00 米,年平均气温18.00 ℃,年降水量 1,200.00 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590.00 亩,人均耕地 2.0 亩,林地 53,204.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393.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2.0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农业 为主。
6、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新坪村一、基本情况
新坪村位于水口东部,毗邻丰顺县,海拔高度在500至750米之间,有9个自然村,125户,617人,耕地面积485亩。该村目前有贫困户52户, 253人,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二、造成贫困的原因
1、地处高山,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2、由于海拔高度在350至700米之间,每年只能耕作一次(单造);3、群众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4、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初中毕业以上的村民只占总人口的33%;三、主要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困难
1、群众就医看病难;2、交通不便(至镇府约28公里),通讯不畅,信息不灵。四、对今后进行脱贫工作的设想
1、鼓励边远分散老区整体搬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2、实施农、林、水综合开发,建百亩养鱼池,建100头菜牛养殖基地,开发100亩油茶基地,开发300亩苗竹和杉木种植基地,开发100亩生姜种植基地[1]。
7、湖南省安化县平口镇新坪村这是一个柘溪库区的后靠移民村,曾经只有一片岩石荒山,没有一分稻田,如今却成了“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商总产值16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79.2万元,人平纯收入5670元,户均存款5.5万元。
1960年,柘溪水电站蓄水,新坪村农田和山土几乎全部被淹,仅留下140亩石头荒山。村党支部没有怨天尤人,他们带领全村群众劈山凿石,开梯土,建果园,种植梨树180多亩、桔树160多亩、其他小水果40多亩。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坪村人的生存危机得以缓解。
为了加快致富步伐,村党支部认真开展了把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培养‘双强型’党员”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党员刘松军带领11户农户,办起了年出栏5000头的大型养猪场。党员夏玉亮是群众公认的果树栽培技术能手,近年来,他义务为群众进行果树技术指导,到园地现场授课40余堂,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受到群众欢迎。
有了凝聚力,村支部就能整合力量,全面发展经济。几年来,他们在村上原有村民自办企业11家的基础上,从福建引进先进技术,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库区最大的胶合模板厂,安置剩余劳力200余人,年产值达1500万元,年创税收60万元,新发展了船舶、木材加工等8家民营企业,办起了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养殖场,发展了面积600亩的特种拦网渔场,年产鲜鱼6万多公斤。村支部还根据全村的自然资源状况,加快了观光农业发展的步伐,开发了福寿山观光农业风景区。景区内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春天百花争艳,秋天硕果累累,开放一年来,游客川流不息,村上获得了60多万元的旅游观光收入。
新坪村党支部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党员带头创星,每半年进行一次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把全村划为四个小区,开展安全文明小区竞赛活动。2004年,村里投资14万元,修建了农民体育场,每逢重大节日,都举办体育、法制、实用技术等比赛和学习活动。村上还投资2万元购置了管乐器材,聘请专业教师,从村民中选出10多个爱好吹拉弹唱的青年进行培训,现已成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8、云南省普洱思茅区倚象镇新坪村村情概况
民居新坪村隶属于倚象镇蚌弄村委会 ,属于山区。位于倚象镇东边,距离蚌弄村委会39.80公里,距离 倚象镇34.80公里。国土面积11.24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年平均气温22 ℃,年降水量1,9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水稻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亩(其中:田141亩,地55亩),人均耕地1.29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等作物;拥有林地5,35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9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8亩,主要种植194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4.39亩,荒山荒地11,3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6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 100%)。有3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7户(分别占总数的78%和7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 ;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5辆,摩托车9辆。
装有太阳能农户11户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6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0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31万元,占总收入的60%;畜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 1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6头,肉牛29头);渔业收入0.4万元,占总收入的 1 %;林业收入0.92万元,占总收入的 2 %;第二、三产业收入1.60万元,占总收入的 6 %。农民人均纯收入208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 7.4 %),在省内务工17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5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85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人,劳动力141人。该村以彝 族为主(是哈尼、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99人,哈尼族7人。
到2008年底,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7人,参合率91%;享受低保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9.8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4.8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膏箐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逸夫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4.80公里,距离中学34.80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2 人,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8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5.88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