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
学校介绍上海建桥学院
Shanghai Jianqiao College
上海建桥学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学校由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建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共同创办,2001年4月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原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建桥学院。
学校由周星增等浙江温州籍人士共同出资举办,创校校长为黄清云教授。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之一,学校还获准成为首批“上海市技师学院”和“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连续三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总投资现已愈6亿元人民币,校园占地面积近500亩,已建及在建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现为8931名,其中本科生3737名,专科生5194名;自创办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六届约12000名毕业生,其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现为456名,其中专任教师343名,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占37%,研究生学历比例为41%。学校主要学科及专业负责人均由上海资深教授、专家及海外留学回国的中青年学者担纲组成。另外,学校还聘有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约350名。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多方合作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性地培养具有企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目标;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模式,借助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上海建桥学院东大门学校共设8系2部。8系为:信息技术系、商贸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设计系、文化传播系、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2部为: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另外,学校还设置了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本科专业有15个,文、工、管各占三分之一,涉及9个专业类别;专科专业有24个,涉及经、文、工、农、管5个学科门类12个专业类别。
学校属教学型院校,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以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创新素养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学科专业结构方面,初步形成文、管、工三大支柱学科门类,重点扶持与发展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群。在科学研究方面,既注重学科专业的应用性特色,为产业一线服务;又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以科研成果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还注重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
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经各级教育部门专家评审,目前已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重点课程8门。学校编著的教材中有2部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三等奖。
学校设有科研处,成立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自2003年启动科研工作5年来,已先后获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及市级纵向项目134项,研究经费362.3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36篇,其中核心期刊48篇,出版专著5本,教材53本。学校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申报的“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获得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2009年5月,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
学校历届学生中,有多人次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金奖、银奖,全国高职高专学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以上海赛区第一名成绩入选上海市代表队赴京参赛,取得高校组第19名的好成绩;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大学生组一、二等奖,上海市数控机床操作竞赛大学生组一等奖。在上海10所新建本科院校2007年高等数学统测中,学校经管类学生合格率排名第一,工科类学生合格率排名第三。学校第一届本科学生在二年级末时,大学英语CET-4考试合格率为78%。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连续4年在多个项目中获第一名,并代表中国地区去美国参加全球比赛。
上海建桥学院8号楼(商贸系)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全面负责制,架构民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完善。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包括聘任校长、副校长,修改学院章程、审定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审核学校预决算等方面。董事会除了组织和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活动外,主要做好4项工作,即加强校长班子建设、筹集办学经费、搞好基本建设和提供后勤保障;校长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组织、用人和资金使用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学校形成校、系、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监控与反馈。这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多层次听课制度、学生学习跟踪制度、教学巡视制度、教与学沟通制度等。
学校每年学费收入的80%以上用于日常教育行政支出。同时不断加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64个,总建筑面积逾17000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000余件套,总值近6000万元人民币。
学校未来发展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有特色的、能提供优质本科教育资源的多科性民办大学。
师资力量上海建桥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专职教师180余名,兼任教师近200名,师资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60%左右。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教授担任名誉院长;知名教育管理专家、原上海电视大学校长黄清云教授任本院院长;主要学科及专业负责人均由上海著名院校资深教授和专家担纲组成。
上海建桥学院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拥有计算与信息中心、电教新闻中心和语音中心等大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校园网络接口通达每个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寝室;上海建桥学院图书馆为上海市高校网络图书馆成员,可利用的图书资源达200多万册;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学生公寓规格高,条件好。
上海建桥学院学科、课程及教材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与每一位教师精益求精、务实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是分不开的。众多杰出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落户建桥园,为建桥带来前沿科学知识,注入全新教改思路,在教学、科研领域不断开拓,成绩斐然。建桥学院信息技术系教授汪燮华被评为上海市民办高校系统“师德标兵”,艺术系教授王曾纬被评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商贸系青年教师朱瑞庭的《网络营销》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办学特色建桥学院办学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始终围绕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先进学生群体的形成,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力度。
建桥学院从应用型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初步形成“专业渗透、就业导向、能力为先、质量监控”的教育教学特色,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添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包括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在内的实验实训室36个,建立了13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专业理论背景又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为教师建立业之桥
建桥学院历来重视师德建设,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书育人研讨会,并注重把教书育人的好做法推广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发动所有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建桥学院建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他们不仅担当学生的兼职心理教师,而且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坚持住校,与学生同吃同住,全天候关心学生成人成才,在每学年的辅导员工作测评中,学生满意率均在90%以上。
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2004年9月30日,就在国务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的五个月,建桥学院投资方——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做出一项重大决策:坚持学校的公益性质,不要求经济上的回报,办学结余全部投入学校再发展。不仅如此,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还利用集团其它投资如房地产、能源项目的收益支持学校的基础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学校再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可以说,建桥学院办学7年来能实现稳定持续发展,与建桥学院始终坚持公益性质是分不开的。就业导向,多方合作。建桥学院所有专业均置于上海实施“科教兴市”的大战略框架内,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对接,与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相适应,绝大多数毕业生因其“起点高、能力强、上手快、素质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办学成果建桥学院每年举行各类研讨活动,通过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教学科研竞赛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采取鼓励措施,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改革,如艺术系美术教研组的课改成果《创意设计基础》,以其创新思维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建桥学院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师资培训,董事会每年拨款150万元作为建桥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仅2006年间,全校科研课题立项就有69个。2006年,建桥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公共实验实训基地和现代化电视实训室入选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项目,《美术》、《.NET》、《高等数学》三门课程作为市级重点课程被市教委立项,《网络营销》、《商务函电》、《智能建筑概论》、《机电与数控专业英语》、《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实务》、《Linux基础及应用》等6本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办学以来,建桥学院学生在各类技能和文体大赛中屡获大奖,如全国首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奖、全球One Show广告创意大赛银奖,连续两年全国MOS竞赛第一名,2006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民办高校大学生街舞挑战赛银奖,上海市大学生嵌入系统大赛三等奖,上海市数控机床操作竞赛一等奖,上海高校击剑比赛男子花剑团体亚军,上海大学生歌咏比赛一等奖。
办学以来,建桥学院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已先后与本市百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建立了20多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企事业的100多名专家和企业高层领导参加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办学以来,建桥学院引进了多名外籍文教专家,全面加强双语教学,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多家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如建桥学院与台湾复芯微电子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的学生倍受市场青睐,与新加坡相关学校合作办学培养的旅游专业50多名学生学成回国后,全部被各大高级宾馆、饭店一抢而空;开办以来,建桥学院共向社会输送了四届75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8.4%、96.7%、97.4%,99.4%。
管理体制
新落成的行政综合大楼上海建桥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规范,管理严格。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十五”期间,上海建桥学院将继续秉承“民营模式、市场机制、文化管理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和特色办学:以“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为办学方向,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实施发展规划,努力将“建桥”办成一所富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民办高校。
学校现任领导董事长:周星增
校长:黄清云
校党委书记:蒋威宜
财务总监:郑祥展
副校长:陈生根、张家钰
校党委副书记:陈生根(兼)
校长助理:朱瑞庭
学校机构设置管理机构:
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
人事处(党委组织部合署办公)
教务处
学生处(党委学工部合署办公)
财务处
督导办
招生办公室
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对外交流办公室
科研处
信息图文中心
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夜大学)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
党群组织:
党委办公室(与校长办公室合署办公)
党委宣传部(与党委办公室合并办公)
党委组织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
党委学工部(与学生处合署办公)
团委
工会
系部:
信息技术系
电子工程系
机电系
文化传播系
外语系
管理系
艺术设计系
商贸系
基础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校长 黄清云男,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
校长、党委书记 黄清云1961年由上海师范大学毕业进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工作,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副校长、电子与自动控制专业副教授,1992年6月调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现为教授、研究员。1995年4月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优秀成人教育工作者;1998年6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
远程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同年12月受聘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博士;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为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近40年来,在成人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及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交流和公开发表了论文近20篇;其中不少获得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000年,黄清云转战民办高等学校,作为上海建桥学院的第一任校长和党委书记,他依靠董事会和教职工,牢牢把握民办学
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05年9月,上海建桥学院获准举办本科教育,并连续三年成为上海市依法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院校之一;2005年5月和2007年5月,学院两度被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他本人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现兼任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教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职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教评估协会副会长。
党委书记 蒋威宜蒋威宜,女,汉族,1949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教授。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女性领导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3年政教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华东师大数理统计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校党委委员,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1992年5月至12月在美国Universityof Wisconsin-Stevens.Point作访问学者。1994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1996年起兼任副校长。2009年9月,任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
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编著作6部。其中著作《知我中华》获上海市高校思研会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中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比较研究》、《舍区管理改革的新尝试》、《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因素探析》、《必须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德育教育贵在务实》等获全国高校思研会优秀成果奖或上海市高校思研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同时被转载或收入《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多种杂志和文献。早在1993年就提出“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工作重心将向学生宿舍转移(或扩散)”的观点,并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具有开创性的学生宿舍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分别于1995年1月和1998年6月发起旨在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的“十无校园”和“文明修身”活动(前者得到国家教委肯定,国家教委办公厅就此曾向全国高师发过文件;后者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此外,由她培育的“爱心学校”和“BBS三自模式”也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
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标兵,2000年获上海市1998-199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2009年获2007-2008年度上海青年志愿者行动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