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将军之死
【名称】沃尔夫将军之死
【类别】油画、名画
【年代】作于1771年
【作者】本杰明·韦斯特
【规格】151×213厘米
【属地】现藏加拿大渥太华国立美术馆
【简介】
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位来自美洲的大画家,此人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话为题材外,有相当比重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曾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宫廷的上宾。作为英国宫廷聘用的历史画家(1772~1801),他还是英国皇家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768年),继雷诺兹爵士院长之后的第二任院长(1792年起),这就是英国画家本杰明·韦斯特。
本杰明·韦斯特(1738.10~1820.3)出生于美国,20岁以前, 就已在纽约市成为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1760年赴意大利进修,正值那里大兴新古典主义画风。他几乎走遍了意大利收藏美术珍品的所有城市,于1763年来到伦敦,是年25岁,即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此时,也正热衷于神话题材和所谓的"历史画"。他的作品很快得到雷诺兹爵士的称赞,彼此旨趣相投,结成了一对密友。韦斯特作为历史画家,赢得了许多爱好者,订画者络绎不绝。他一生中画过大量近代历史题材,在所有这一类题材的油画中,就数这一幅《沃尔夫将军之死》最有代表性,反响也最强烈,因为这幅画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沃尔夫将军之死》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英国司令官沃尔夫在殖民战争中的"就义"场面,这是描写他在一次攻打魁北克中转败为胜时的"英勇行为"。詹姆斯·沃尔夫(1727~1759)原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在对外殖民地掠夺的战争中,屡建军功,于1759年升任为远征魁北克的司令官。这场战争主要与占领了布雷顿角岛的法国占领军作战。当沃尔夫的军队战胜了法军并稍事休养后,重返美洲, 立即参加攻打魁北克的战争,遭到敌方的顽强抵抗。在激烈的交战中,沃尔夫三次负伤,他不下火线,继续指挥他的军队,直到城池被攻克,他才奄奄死去。
画上出现许多军官,围在仰躺着的沃尔夫两侧,几个军人扶着他的中弹的身体,他的枪支与军帽已被抛掷在地上。在他后面,有人拿着卷拢的英国米字旗,用这种构图来衬托沃尔夫的"就义"之壮烈。远处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地平线上只有一片红光和团团的乌云。构图比较对称,两边人物均衡,在左边一簇军人的前面,有一个作探子的美洲印第安人模样。场面显得具有美洲特色,作为一幅历史画卷,由于这种战争的殖民掠夺性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现在的西方美术史家也不愿承认它具有英国历史画的价值,但少数理论家持相反态度,认为它是一段英国殖民战争的史实,它具有英国资本主义的血腥味。作为历史画家,他真实地为后人留下了这一画卷,不失为艺术的记录,只是画家的立场是为殖民战争唱颂歌的。
这幅画的另一特点是,以古典主义的构图方法来展示战争,出场人物比较真实, 包括服装与各种细节,因此它又是现实主义的。此外,这种画对美国的早期美术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画家本人自从来到英国后未再回美国过,他的艺术经过华盛顿·奥尔斯顿、吉伯尔·斯图尔特、查理·威尔逊等人的介绍,成了19世纪美国人自诩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