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平
笔名福平、海兵。江苏无锡人。编辑,高级工程师。
1970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70—1974年任辽宁省新金县农机修造厂车间技术员。
1974—1979年任大连市农机局科员。
1979—1987年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普创作协会专职干部、普及部副部长、科协副主席。
1987—1990年任辽宁省新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0—1997年任辽宁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副主任。
现任天津市天抚科技公司总经理。
1978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协。1985年任中国林学会第六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任天津市科普作协特邀副秘书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学时代参加上海市少年科技活动指导站航海模型小组,并热爱科普创作,1963年12月16日在《新民晚报》发表第一篇科学小品《从蜘蛛听音乐谈起——介绍船舶共振》。与此同时,得到了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指导。1970—1978年间共发表科技文章10万字,1978年由高土其同志推荐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1978年筹建并成立辽宁省科普创作协会,任该会副秘书长。1978—1987年共组织200种1000万字各类科普图书,即根据有关出版社的计划,以省科普作协名义制定编书方案,物色各专业作者,组织编辑加工。1990年获中国科普作协授予的“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荣誉证书。1980年与辽宁科技出版社共同筹建并创办科普杂志《科学与生活》。1984年筹建并成立辽宁省朝鲜族科普创作协会,组织辽宁省首届朝鲜族青少年科技夏令管和辽宁省首届朝鲜族中高级知识分子联欢会。以该会名义组织100万字朝文版《科技入门》,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被联合国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1981—1990年共撰写科普电视脚本20个,均由辽宁电视台录制并播出。1985年筹建并成立了辽宁省科技电视制作中心。至1990年,共编写科普文章、科普图书100万字,其中《发明创造之路》一书被列为1984年度和1985年度“全国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推荐书目。《海上十五天》一书1985年获辽宁省首届儿童文学作品优秀奖。《追踪怪鱼十四年》一书在1989年“第二届新星杯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优秀图书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图书。《绿色帝国之谜》1989年获第二次全国林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1990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普作家称号。1989年提出“关于沿海县(市)配备海洋科技副县长,加快县级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建议”,被国家海洋局和辽宁省政府采纳并实施。近年来,积极为科普产业化进行探索和实践,利用社会力量,特别是争取企业的支持,让科普为产品增添科技内涵,提升企业竞争力。2004年,借助企业支持,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引资2000万元资金,兴建一个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并于2007年秋建成。2005年,筹措资金,为天津市中小学科技课及天津市校校通网络教育工程,创作并录制了《中小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揭示石头蕴藏的学问》等9个青少年科普影视光盘。2006年,筹划由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天津市图书馆收藏天津市优秀科普作家出版物、原稿、书信及展示活动”。2007年,筹划由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与社会有关单位与团体,共同举办“2007环渤海三省两市消费和谐(滨海)论坛”,并在会上提出:鼓励科普作家积极参与企业产品说明书的撰写,提升我国企业产品说明书品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