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学校名称中文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英文名: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历史沿革1994年武汉生物工程学校创建
2000年武汉生物工程学校升格为武汉生物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2003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学系并入
2005年武汉生物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学校概况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亲切关怀下创办起来的我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独立本科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以钱学森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办全国一流的民办本科大学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在校师生近2万人,教授、
图书馆副教授223人,图书馆藏书120多万册,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学校设有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制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园林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体育系、建筑系、机电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及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附属中学等3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有50多个普通本、专科专业。同时,学校不断探索合作办学的思路,先后与英国邓迪大学、珀斯学院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几十家科研及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优越条件,学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被誉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就业前景民办大学”、“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 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予以公示并获通过,已报请中央文明委验收。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力争通过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院系介绍生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是我校首批设立的五个系之一,创建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本专科毕业生4000余人。现有全日制普通普通本专生1915人,其中本科生1345人,是我校率先实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系部。
生物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完备。拥有教师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人、讲师22人、青年教师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0%以上。开设有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及微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专科专业。设有酶工程、细胞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技术四个教研室,建有组织培养、细胞工程、酶工程、食品工艺、微生物等20多个实验室,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重要保障。
生物工程系秉承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狠抓常规管理,创建优良学风,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开展生物知识及技能竞赛活动、成立专业科技创新小组、鼓励和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和考研辅导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有的2008届和今年应届毕业生中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分别考取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985”高校和“211”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众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基层管理骨干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我系卜贤超等一批优秀校友自主创业,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生物工程系学风优良,教学相长,成绩显著。该系团总支被省直团工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总支”荣誉称号,生物工程系被学校授予“考研工作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团队绩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系成立于2003年7月,下设基础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4个教研室;以及基础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工艺、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等16个实验室间。其中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被列为院重点实验室。此外,生物技术系还开设有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专升本”自学考试助学班,为专科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在学科建设方面,生物技术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引进和有计划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专任教师32名(含正、副教授6名,讲师14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7名),实验员11名,政工干部11名(含硕士研究生3名)。有多人分别获得院“十大杰出教师”、“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另外有特聘教授14名。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生物技术系涌现出一批可喜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如《普通生物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发酵工程》已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正在申报评审之中。全系教师主、参编出版教材十余种,发表高质量教研、科研论文10多篇。
生物技术系目前主持或参与的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分别为产海因酶微生物物种资源的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和杂交鲫鱼配套养殖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主持在研的校级科研项目有4项,其中,腐乳废水生物转化单细胞蛋白的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栀子黄色素和鱼鳞胶原蛋白的研究已有产品,现正在改良工艺,为中试生产奠定基础。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以及化妆品中的应用,已处于化妆品的配方研究阶段,寻找其特殊功能。
生物技术系现有本、专科学生共计2128人,系领导特别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生物技术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与省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5%。
生物技术系教风严谨,学风浓厚。本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和谐、奋进、务实、创新”为系训,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广阔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全系师生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系教师和辅导员爱岗敬业、精心施教、艰苦创业,取得了可喜的佳绩。
全系师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锐意改革,以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把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学院的精品专业,将生物技术系建设为学院的一流的系而奋斗!
制药工程系
制药工程系现设有制药工程、中药学两个本科专业及生物制药、药品经营与管理两个专科专业。设有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医药学基础等4个教研室;1个教学实验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室,拥有一批高档精密仪器,1个中药标本馆(含中超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1个药用植物园。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2599人。
制药工程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25人。中药资源、中药鉴定、制剂、药理、药物化学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系主任詹亚华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一批杰出青年教师来自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
该系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生药学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教师编写教材8本,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关系。
该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武汉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武汉马应龙药业、湖北农科院地道中药材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教学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践及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系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7-2008年与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武汉九州通药业集团公司以订单式联合培养学生300余人,学生毕业后全部被公司录用。大批毕业生成为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的骨干。该系今年40名学生报考研究生,22人分别被中南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
该系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基层单位”、“校级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单位”、“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05034104班被授予“省级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系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不断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为己任,为人类健康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努力奋斗。
信息管理系
信息管理系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民办院校最早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系之一,全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8人,其
1号楼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工程师、双师型)11人,硕士9人,具有数学物理教研室、信息管理教研室和电子商务教研室三个教学团队。
我系现已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拥有供教学和学生实习的计算机设备100多台,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研方面,我系主编教材15本,参编教材5本,发表论文7篇,省级项目一项,市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5项。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三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
计算机系以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强调基础宽厚;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的能力;技能培训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计算机系主要开设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和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毕业生就业适应于在各个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系具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27人,博士1人,硕士27人。近三年来我系教师共承担教、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市级项目9项。
计算机系一直以来不断地对专业实验室进行建设和完善,先后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拥有200余台高性能品牌微机,300余台套实验设备。
计算机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历来注重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与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举办了“计算机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创建了“计算机系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综合性人才。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具有一支既有较高研究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教师18人,辅导员4人;教师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4人,硕士4人。近3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教材数十部。
机电工程系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和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管理工程系
管理工程系创建于2000年,下设党政办、档案馆、以及人文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三个教研室,财务
6号楼模拟、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综合等四个实训室、档案室。经过8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开设了2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承担着本系及全校58门课程的开设。现有在校生人数2060名,其中本科生330人、专科生1730人。
外语系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后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5年9月开始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英语本科专业学生,是湖北地区较早开展英语专业教学与研究的院校之一,在湖北地区已经具有相当的声誉,现已成为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考点以及湖北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并于2008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已经具备了文学学士授予权资格。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拥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86.89万元,拥有视听说一体化语言实验室11间,多媒体专业课教室8间,拥有一体化高速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磁带录制剪辑设备、高速录音复制系统等较先进教学设备。音像资料室储存录音磁带母带500盒,各种教学录像带、光盘200多种,英语教学用世界经典影片50余部。
外语系拥有一批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系共有教师115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5人,68%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几年来,我系依照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建设应用型专业的整体目标,不断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有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已经成功培养大批本专科毕业生,培训各类英语专业人员,他们在我国各个系统不同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建筑系
建筑系现设有工程造价(土建工程造价、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专科专业。现有学生856人,教师32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职称),中级职称(工程师、讲师和经济师)15人,其他中青年教师均为重点大学建筑类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从业经历。校内建筑类实验室、实训基地齐全,设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土建CAD制图实训室等,由学校投资成立的湖北新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风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均为二级资质)等校办企业,为学生开展工程测量、CAD制图、工程预算、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实训项目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规划从2009年起投资3000万元建设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在内的“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建筑系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主线,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文明创建为重点,不断提升学生事务服务水平,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艺术系
艺术系成立于2005年,下设基础课教研室、设计课教研室以及音乐表演教研室。现设有艺术设计与音乐表演两大类专业,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类下设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两大本科方向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码图像设计四大专科方向;音乐表演下设键盘、声乐、舞蹈三大专科方向。
艺术系结合本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工作需要,对外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专业的专家、音乐家、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对内积极引进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加强青年教学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职称学历高、教学水平优、研究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7名,助教2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7名。建系以来,教师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敬业爱岗,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探索,成绩明显。多名教师在省市、国家各项专业比赛中获奖,并指导学生在国内外多项比赛中获奖。本系教师在教学之余还积极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在《艺术与设计》、《中国商界》、《黄钟》、《楚天学术》、《湖北教育》等核心期刊和专业性期刊上发表50余篇专业论文。
艺术系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就业为目标、以特色谋发展”的办系指导思想,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教学思路,开拓创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特长突出、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办系四年,成绩斐然。目前已有二届学生毕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他们大多数在上海、深圳、海口等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有相当一部份人已经成为专业骨干。
艺术系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拥有软件教学专用机房、动画手绘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数码与影像实验室、画室、琴房、舞蹈房、影视编辑制作室、资料阅览室、专业制图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室;5个校内实习基地:晨光湖、钥匙湖、文化广场、学府广场、桃源广场户外写生基地;3个校外实习基地:大别山、江西婺源沱川和吴家山国家森林保护区艺术实践基地。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和产业开发,依托艺术系,学校成立了艺术设计研究所(筹)。
体育系
体育系目前有教师35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5人,助教14人,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教师16人。另有教辅人员3人。体育系有系主任、副系主任各1名、主任助理2名、办公室主任1名、教学秘书1名,下设四个教研室:体育专业教研室、球类教研室、体育艺术教研室、体育综合教研室等,2006年体育系荣获院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科专业于2006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并于2006年9月开始招生,设置安全与防卫、健身健美两个方向,在校学生88人。2008年申报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获得批准,开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健身指导方向,预计于2009招生。
专业设置生物工程系: 生物工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
学子家园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本科)、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
制药工程系: 制药工程(本科)、中药学(本科)、生物制药(专科)、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应用化学(本科)、材料化学(本科)、环境工程(本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科)、高分子材料与应用(专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科)、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科)
园林系: 园林(含园林艺术设计)(本科)、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专科)、观赏园艺(专科)、风景园林(专科)、园林工程技术(专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电子商务(本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专科)、信息管理(专科)、电子商务(专科)
管理工程系:市场营销(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市场营销(专科)、物业管理(专科)、财务管理(专科)、旅游管理 (专科)、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科)
外语系: 英语(本科)、商务英语(专科)
建筑系: 工程造价(土建工程)(专科)、工程造价(市政工程)(专科)、工程造价(园林工程)(专科)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科)
艺术系: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本科)、艺术设计(动画艺术)(本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专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科)、艺术设计(电脑艺术)(专科)、艺术设计(数码图像)(专科)
体育系:社会体育(本科)、社会体育(专科)
师资建设吴柏春:教授 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1988年至2000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兼党总支书记。发表《中国棉玲虫核多角体病毒VHA273毒株DNA似的酶切分析与比较研究》等论文20多篇。
彭银祥:教授 生物技术系系主任 曾任武汉大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生物物理系主任;武汉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先后发表科技论文40多篇,主编《生物物理学导论》。
詹亚华:教授 制药工程系系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编并出版了《湖北中药资源》等教材。
杨祖达:教授 园林系系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系主任,荣获农业部优秀教师称号。先后参加与主持《长江中上游防林体系建设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次。现任湖北省政协委员。
陶友松:教授 建筑系系主任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讲师,武汉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许耀才:教授 图书馆馆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农业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农业情报专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图书馆自动化测评专家组组长、湖北省职教图协副理事长。曾被省教育厅授予图书馆优秀工作者和优秀馆长称号。主持博士点基金等课题三项,编写教材四部,发表论文多篇。
魏长华:教授 信息管理系系主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专业委员会专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国际SCI论文评审人。
胡金柱:教授 计算机系系主任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陈明亮:教授 环境工程系系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等1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万家亮:教授 应用化学系系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湖北省金属学会理事和省计量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化学教育》编委。曾主持教育部、科研部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64篇,获省、部级教学和科技进步2项。主编教材和编译学术专著7部。
张友杰:教授 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应邀赴美国Syracuse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工作,从事DNA结构的核磁共振研究。主编《有机波谱学教程》等教材,先后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李华矩:教授 外语系系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钱学森精神钱学森的科学思想是我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学校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切关怀,钱老曾先后亲笔致信学校负责人,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学校为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生物工程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钱学森办公室 主任涂元季将军多次来校为师生作报告,并转达钱老的殷切希望。为纪念钱老回归祖国50周年,2006年12月下旬,学校举办了“学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爱国精神和科学思想”系列活动,钱老的长子钱永刚教授及其亲属亲临活动现场,湖北省人民政府就本次大型活动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学校已将在2009年秋季入学的起始年级设立“钱学森实验班”,这是继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实验室”、清华大学的“钱学森力学班”之后,在高校设立的第三个以“钱学森”命名的教学改革实验班级。 此次学校设立“钱学森实验班”,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为钱老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即将到来的生物产业大发展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研发人才。
学校表示,“钱学森实验班”在课程设置上,将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与科学素养、交流与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同时把钱老的爱国精神和科学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实验班将采取开放式、启发式、小班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选择优秀的教授、副教授授课;由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管理工作。同时,聘请35名治学严谨、年富力强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导师。每名导师指导3至5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差异,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负责学生的全程学习指导工作。
2009年秋季的首届“钱学森实验班”已招收150名理工类学生,仅占本年招收的本科新生5%左右,分别安排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三个专业学习。
学校校训严谨、自强、求是、创新
学校领导院长:邓宗琦 党委书记:余毅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 邮政编码:4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