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书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沿蜿蜒东流的裕溪河,走出巢城二三里,便可见一座小小石桥,冷清地横在一条叉河的两岸。其长不足5丈,宽亦仅够4米,桥墩是石头垒的,桥面是石板铺的,桥栏也还是石头砌的。但在北宋时,它原是座木桥,直到1930年才改建为石拱桥。桥虽不大,名气可不小,过去来往的文人学士,文官武将,凡路过巢城的,总要去观看一番。

这桥就叫抱书桥。关于桥名的来历,清雍正《巢县志》记载:宋哲宗时,名贤吕士元,上疏恳切未报,后又屡试不第,归自愤曰:“当今四害(蔡确、蔡卞、吕惠卿、章惇)不除,民患日深。吾等困老田园,与世无补。”乃抱书桥上,自投于河而死。后人思之,名此桥为抱书桥。

神宗驾崩,六子哲宗即位。哲宗幼小,由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8个月后太皇太后病故,哲宗10岁亲政。因年轻无威,德不压众,朝中议事,众说纷纭,名为亲政,实由蔡确、蔡卞、吕惠卿、章惇主持国政。“四害”结党营私,大权在握,妒贤嫉能,排除异己,以恢复新法为名,加重剥削,民不聊生,以致朝廷内外,一片怨声。巢县名贤吕士元,嫉恶如仇,上疏斥奸,恳切未报;后欲试第求官,拯救黎民,但因屡试不第,遂抱恨死于抱书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