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种中文名:芒
种拉丁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种别名 :芭茅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芒属
属拉丁名:Miscanthus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海 拔:below 1800
命名来源:(本草拾遗)[Oef.Svensk.Vet.Akad.Forh 12: 167. 1855]
中国植物志:10(2):006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高1-2米。叶片条形,宽6-10毫米。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
分 布:各地
生 境:山坡或河边
繁殖方式:分株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幼茎
药用功能:散血去毒
药用主治:散血去毒
夏芒,生卒年不详,槐子。槐死后继位。《竹书纪年》称芒即位元年时,在东海钓得大鱼;在位5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芒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槐在位约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使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周代以后,沉祭仍很盛行。《周礼·大宗伯》谓:“以狸沉祭山川林泽。”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仪礼·觐礼》也说:“祭川,沉。”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容易被水神接受。
【mang】
芒
arista;awn;
芒
máng
(1)
(形声。从艹,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2)
同本义 [awn]
芒,草专也。――《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
种之芒种。――《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芒之为言萌也。――《白虎通·五行》
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潘岳《射雉赋》
(3)
又如:芒茅(茅草的一种);芒履(芒屣,芒屦,芒鞋);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芒刺(草木茎叶和果谷上的小刺。比喻使人极度不安的感觉);芒角(植物的尖叶)
(4)
一种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Chinese silvergrass],秋天开花,黄褐色。如:芒草(又名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
(5)
光芒 [ray]
扬芒熛而绛天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有作其芒。――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6)
又如:芒炎(星星的光芒);芒彩(光彩;光芒)
(7)
通“铓”。毫末;锋刃 [blade]
芒刀不顿。――《汉书·贾谊传》
莫不衄锐挫芒。――左思《吴都赋》
(8)
又如:芒锷(锋芒。比喻人的锐气);芒刃(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芒
máng
(1)
广大;众多 [vast;numerous]
芒芒其稼。――束晳《补亡诗·华黍》
(2)
又如:芒芒(通茫茫。广大辽远的样子;形容众多);芒洋(也作茫洋。浩翰无边际的样子);芒荒(大荒。辽阔的荒野)
(3)
通“茫”。模糊不清 [dim]
目芒然无见。――《庄子·盗跖》
(4)
又如:芒昧(混沌不明的样子);芒芠(混沌的样子);芒然(茫然);芒然自失(茫然自失)
芒刺在背
mángcì-zàibèi
[be in most uncomfortable position like having spikes in the back;feel nervous and uneasy]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
芒果
mángguǒ
[mango] 见“杧果”
芒硝
mángxiāo
[mirabilite;Glauber's salt] 一种Na2SO4·10H2O矿物,含有一个分子硫酸钠和十个分子结晶水。产于盐湖、干盐湖及水泉,也有粉化状态
芒种
mángzhòng
[Bearded Grain]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5、6或7日
芒
máng ㄇㄤˊ
(1)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初露锋~。
(2)
像芒的东西:光~。
(3)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