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军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男,1967年10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汉族,毕业南京农业大学渔业资源经济学方向,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成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4年成为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兼任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远洋渔业分会鱿钓技术组组长。主要从事远洋鱿钓渔业、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和渔业资源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5本,参编教材2本。先后获得6次省部科技奖。
在远洋鱿钓资源与渔场的开拓和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国内远洋鱿钓行业的科技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农业部公海渔业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及企业委托课题共近40项。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有:在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支持下,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实施了北太平洋、新西兰、西南大西洋、秘鲁外海和印度洋西北海域等鱿鱼类资源的开发,对其资源分布、中心渔场形成机制、海洋环境条件与资源渔场影响和钓捕技术等进行攻关,获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在国际公海海域获取更多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优质水产品在科技上做出保障。多次受到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的表彰。目前,我国鱿钓船达到400多艘,年产量近25多万吨,年产值20多亿元,已成为我国大农业中“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
主要学术论著
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密度及其分布
北太平洋150~0-165~0E海域柔鱼鱿钓渔场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的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温的关系研究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与渔场的时空分析
Fishery biology of purpleback squid,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northwest Indian Ocean
新西兰海域双柔鱼的生物学研究
印度洋西北部公海鸢乌贼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的关系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灰色相对关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