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通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直面通胀

直面通胀丛书名: 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作者: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版次: 1

页数: 239

开本: 16开

印次: 第一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1254393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国际经济

定价:¥32.00

编辑推荐一年多的持续追踪,深入民间获取最真实的素材,一年的深度采访,探寻专家收集最新鲜的观点。

通胀的日子怎样度过?通胀是否会愈演愈烈?遭受雪灾、地震袭击的中国,能否控制好物价的上涨?通胀,是不是发达国家掠夺资源的罪恶手段?

1996年7月。《中国财经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诞生。它致力于提供精准实用的投资理财信息,迅速成为当年中国电视财经栏目的旗舰。十多年来,《中国财经报道》以“打开经济问号”为使命,连续策划制作了《红色财经之旅》、《中国经济大讲堂》、《CCTV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经济生活大调查》等重大经济题材的节目,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

2006年8月,《中国财经报道》转型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一个时长60分钟的大型财经深度调查和评论栏目。面对具有极强不确定性的全球化市场,它始终坚守在经济的最前沿,以力求“选题精准”为节目理念。坚持不懈地用独特的视角“聚焦争议话题、解密市场玄机、关注重大变革、剖析典型案例”。接连奉献了《争议电动车》、《有色金属高价之忧》、《林毅夫零距离》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节目和《“生”于1977》等系列节目。

进入2008年,《中国财经报道》又及时抓住市场热点,连续策划推出了《牛熊一年间》、《“入木三分”探红木》、《玩石价几何?》、《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油价大赌局》、《高粮价警报》、《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等财经节目,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美国人驾车外出成了负担

韩国人在家吃饭比例上升

德国的高价啤酒时代来临

希腊通胀造就了现代“罗宾汉”

俄罗斯物价飞涨

印度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踩钢丝”。

内容简介当今世界物价涨声连连,“涨”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无法回避的话题。全球性的物价上涨,正在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人认为通胀“猛如虎”,它能吃掉老百姓辛苦攒下的积蓄,但是,这只老虎并不是乱咬,只要应付得当,处变不惊,那么,就算我们驯服不了凶猛的老虎,也能够绕着老虎走,使自己处于危险之外。通胀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认清通胀,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日常生活。本书为你揭开通胀的面纱,剖析危机重重的世界经济,解读我国的通胀走向,告诉你在通胀的日子里怎样有效地直面通胀。

目录寄语

前言

第1章全球进入高价时代

紧巴巴的日子

俄罗斯物价飞涨

印度: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踩钢丝”

国际铁矿石涨价引发钢铁企业多米诺反应

津巴布韦恶性通胀新纪录

第2章揭开通货膨胀的面纱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的形式

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缘起

CPI:掀起你的盖头来

羞答答的财富,静悄悄地转移

加息的脚步

存款准备金“猛药”成“常规药”

第3章危机重重的世界经济

残酷无情的“老鼠赛”

当今全球通胀五个基本特征

通胀阴影笼罩全球股市

农业通胀幽灵更可怕

高粮价刺痛了谁

浅议全球三大粮食定价机制

高油价困扰全球

越南危机的中国警示

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第4章中国的通胀会去向何方

西方世界转嫁“热钱”危机

穿着马甲的“危险游戏”

无法拒通胀于国门之外

中国经济的暗礁不是通胀

解读通胀

谁能止住通胀的脚步

第5章有近忧也有远虑

保增长与控通胀

滞胀魅影中的合作

通胀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金砖四国的崛起

美元本位制与全球流动性过剩探析

硬币的两面:谁制造了全球通胀

美元的救赎

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源

第6章历史上的通胀梦魇

俄罗斯:年通胀,位总理主沉浮

雷亚尔计划与巴西的反通胀

广场协议引发日本经济噩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旧中国“金圆券”通货膨胀的恶例

第7章通胀的日子怎样度过

通胀下的企业生存智慧

通胀下的个人生存策略

黄金:生来就能抵御通胀

房市:迷乱中炒房需有道

银行产品:要稳也要赚

保险:防患于未然

后记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人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大陆。

——托马斯•杰弗逊 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是中央银行没有把住货币投放这道闸门,让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人类社会的大棋盘上,每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行动规律,和立法者试图施加的规则

不是一回事。如果它们能够相互一致,按同一方向作用,人类社会的博弈就会如行云流水,结局圆满。但如果两者相互抵牾,那博弈的结果将苦不堪言,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会陷入高度的混乱之中。

——亚当•斯密 著名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力量之大超乎常人的意料,许多实践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凯恩斯 著名经济学家

书摘插图第2章揭开通货膨胀的面纱

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整个经济的总价格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呈持续上升状况。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因为它的影响可能会被其他商品的价格下降所抵消,从而总的价格水平并无变化。另外,季节性的、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也不能算做通货膨胀。只有总价格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才算是通货膨胀。

总之,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市场货币供给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流通是通货膨胀存在的基本前提,货币供给量过多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则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商品本身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相应地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商品的自然形式,也就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指商品的种类、形状、性能等,如分割物品的锯,古代是手工锯,现代有手工锯,也有电锯,还有激光锯等。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商品的价值则不然。商品价值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人们想要看见自己的脸必须通过镜子一样,商品价值只能通过它和别的商品发生交换时才表现出来,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表现出来,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后采用了四种形式,最后发展成为货币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在进行简单的或偶然的商品交换时,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前出现,当时还不存在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氏族和部落之间只是把偶尔剩余的产品拿出来交换以调剂余缺。交换是物物交换,以物易物。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的公式是:

一只绵羊=两把石斧

在这个简单的等式中,绵羊和石斧两种商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起主动作用——它主动地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石斧上面。而石斧则起被动作用——被当做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在这个等式中,绵羊的价值不能由它自身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所以,绵羊处在相对价值状态的地位上。而石斧作为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成了绵羊价值的等价物,成了价值的代表,因而处于等价形式上。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绵羊的价值不能由它自己直接表现,而必须通过交换,由它的等价物石斧的使用价值做相对表现。这如同物品的重量通过秤上的砝码得到表现一样。石斧的使用价值在这里是作为价值的存在形式,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化身。一只绵羊通过与两把石斧相等,不仅取得了一个和自己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表现自己也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生产物;而且还表现它同两把石斧具有相等价值,即包含有同样的抽象劳动,相对价值形式随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是简单的相对价值形式,在扩大价值形式中是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是一般相对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时,一切商品都要用货币来反映它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