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汪卫东

1.北京友帮助仁心理咨询中心催眠技术培训师中国催眠心理治疗首席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委

擅长治疗失眠、催眠心理治疗、性功能障碍心理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学医学心理学专业毕业,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室主任 ,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

论著:

1.《中国医学气功》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2

2.《气功热点面面观》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3.《催眠诱导的技法》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4.《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证治丛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5.《传统房事养生》 学苑出版社 1994

2.安徽省庐江三中优秀教师汪卫东老师

汪卫东
汪卫东

汪卫东, 男, 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巢湖市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庐江三中教导主任。1990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2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获教育硕士学位。

个人主要论著:

1、《试论素质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建构》:在2001年论文评选中依次获巢湖市一等奖、安徽省一等奖、最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2、《“乙炔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改进》:发表于《化学教学》,2000年第5期。

3、《学习风格》:发表于《创造学习策略训练》一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此书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心理素质教育模式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4、2006年4月主持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教学实践的系统探究》,目前已进入研究阶段。

个人主要荣誉:

1、1998年9月被安徽省教委授予“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

2、1996、2001年被庐江县教委、人事局评为“优秀”。

3、2006年被庐江县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汪卫东,男,博士,在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从事石油微生物技术研

究和应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和微生物处理油田污水技术。现任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领域高级专家,为中国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微生物驱油探索研究”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极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目前正在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油田采油综合节水技术研究”及“863”重点项目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课题。获部级和油田科技进步奖共15项,发表论文42篇。曾荣获全国青年创新能手、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胜利油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3.汪卫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卫东

汪卫东,男,1956年5月17日出生,汉族,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人。大学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198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专业研究生毕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心理科与睡眠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综合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进入澳门科技大学研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

学术贡献:

1、创新中医心理治疗科室:汪卫东教授于1990年在广安门医院建立了第一个“气功心理科”(后改为中医心理科),2005年建立了“睡眠医学联合专题门诊”及“中医心理学教研室”。这是中医行业首次在三级甲等医院中开展中医心理学的临床研究,长期艰苦的个体治疗、临床研究和实践积累,为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的产生奠定了临床基础。

2、创新中医心理治疗方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他总结了具有中华文化和中医特色、又适合中国人心理疾病特点的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是指在“系统的中医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有关中医心理治疗技术及其应用过程中的系统思维、观点、方法和技术,逐步构建了中医系统心理疗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它包括个体心理治疗中的中医传统心理疗法、中医现代心理疗法、中医心身调节技术和各种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和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气功俱乐部、养生俱乐部和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团体养生运动等。其中所谓“中医现代心理疗法”,即“入静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系列技术”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的核心技术,为汪卫东教授所独创,临床运用证实,与其它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它有三个特点,即效果好,起效快,疗程短。

3、创新中医心理病房管理:将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富有成效地引进中医院的病房管理中,开创性地建立了“形神一体化”的中医病房管理模式,心理医师与内科医师共同参与病房管理,为提高中医住院病人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4、创新中医心理临床应用:应用经过长期摸索总结而成的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治疗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失眠症和焦虑症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使近年来的门诊量大幅度增加,为病人提供了“形神一体化”的中医心理特色医疗服务。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在抗击SARS、、抗震救灾时的心理救援服务和2008年奥运会中医心理医疗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今后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参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救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经验。

5、创新中医心理研究模式:2009年在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专项—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承担子课题“中国传统医学对心理疾患的防治研究”,首次将中医“个体化”的“形神一体”的理念引入心理疾患的研究当中,提出了“基于个体化和形神一体化的心理疾患综合防治单元研究”这个全新的心理疾患研究模式,除此以外,目前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的中日传统医疗共同研究项目至今已长达13年之久,另有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国家科技部对外合作交流基金一项、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课题一项;与台湾全方位养生研究会一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项目一个。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申请专利一项。

6、2003年带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驻胸科医院抗SARS医疗队顺利提前完成了47位患者的治疗任务,实现了150人的医疗队伍0感染的目标,抢救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SARS患者的科研资料,得到了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好评。完成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课题”中由其带领的医疗队承担的科研任务。带领医疗队成员完成科研论文40多篇,编辑出版论文集一本,主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本。论文《103例恢复期SARS患者SCL-90因子特征分析》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年度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心理相关论文5篇。先后获不同级别的奖项14项。

7、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自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举办三届了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同时举办了“2007年中国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和“2007年中国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大型论证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理学学科发展论证会”,使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受到了中医学术界的空前关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现任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气功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委等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