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研究

作者:李丽辉
ISBN:10位[7505867741] 13位[978750586774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27.00 元
内容提要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和高效使用的学科。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本书从经济学视角重新界定了劳动力流动。所谓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根据这一定义,本书首先考察了具有一般性质的发达国家劳动力流动的四种形式;其次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形式。中国的劳动力从不能流动到逐步流动,再到大范围、大规模流动,经历了一个转轨的过程。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形式主要有五种: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国有单位流向非国有单位,在工作间流动,产业间转移,在五种流动形式中,最突出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在就业状态之间的转换和工作之间的转移没有引起人们特别关注。
作者简介李丽辉,女,1964年4月出生,河北省抚宁市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光明日报》、《当代经济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现任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党总支书记。
目录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选题意义、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劳动力流动及其形式
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含义
第二节劳动力流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中国的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劳动力从不流动到流动
第二节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第三节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第四节劳动力在工作间的流动
第五节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流动
第六节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
第七节小结
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市场工资率差距
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一般原因分析
第二节两市场劳动力流动模型
第三节城乡间的劳动力流动
第四节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
第五节工作间的劳动力流动
第六节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
第七节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决定
第八节小结
第五章市场工资率差别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市场工资率差别的动态决定
第二节技术进步的含义与类型
第三节部门技术进步模型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技术进步与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演进
第二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都是产业差异的外在表现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技术进步与中国的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
……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