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夏庞蒂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古斯塔夫·夏庞蒂埃(Gustave Charpentier,1860—1956年),法国作曲家。 1860年6月25日生于迪约兹,1956年2月18日卒于巴黎。父亲是面包师,鼓励他学习音乐。他曾在图尔宽市政厅乐队演奏小提琴。1875年进纺纱厂做工,厂主很赏识他的才能,资助他入里尔音乐学院学习。由于成绩优良,1881年获图尔宽市的助学金入巴黎音乐学院, 1885年入J.马斯内的作曲班。1887年以清唱剧《狄顿》而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学习。这期间他创作管弦乐曲《意大利印象》(1889)一举成名。以后又作有独唱与合唱的交响剧《诗人的生涯》(1892)、为C.波德莱尔的诗谱写的歌曲《恶之华》、为P.魏尔兰的诗谱写的歌曲《歪曲了的印象》、为纪念V.雨果诞生100周年而作的《光荣赞歌》(1902)以及四幕歌剧《路易丝》(1900)和《朱利安》(1913)等。1902年夏庞蒂埃创办了“咪咪潘松俱乐部”通俗音乐学院,免费为女店员、女职工进行音乐普及教育。1912年被选为法兰西美术研究院院士。

夏庞蒂埃共作有17部歌剧和大量宗教音乐。他善于使用单纯的主题材料加以发展,配器精致。受C.古诺和H.柏辽兹的影响,也吸取了R.瓦格纳的技法。夏庞蒂埃的歌剧代表作是1900年创作的《路易丝》。这部歌剧是他的自传体作品,描述了他在巴黎求学时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工人阶级的爱情与生活,被认为是宣扬妇女解放的社会剧。《路易丝》曾创下在巴黎一地演出800多场的记录。夏庞蒂埃另一部歌剧代表作是《路易丝》的续集《朱丽安》(1913)。夏庞蒂埃的歌剧选取现实主义的题材,采用浪漫主义的音乐,为真实主义歌剧开了先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