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殖民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空殖民地

太空殖民地(Space Clony)

1.1969年由G.K.欧尼尔提出在宇宙中建立都市的构想,富野先生将其用在作品中。1970年时设计了球形、环型、圆柱型三种,富野仅使用圆柱型作为舞台的一部份。这种太空殖民地外观为圆柱状,长约30至40公里、直径约6公里,可容纳约3000万居民。它分开放式、封闭式、复合式等型式,在宇宙中自力回转以制造与地球相近的重力,其中有约一大气压力的空气,在内壁仿生物圈植入山川、湖泊和动植物,建立完整的生态系。开放型利用三个大镜面将太阳光引入内部(所以里面的“陆地”有一半是透明的),密闭型的则为在外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内部利用人工太阳作为光源。密闭型的殖民地造价较为昂贵,容量较大,约可容纳五千万人,开放型容量则约为其半数。在各Side中大部分使用开放型,只有Side 3及少数殖民地使用密闭型。

2.为了使过度膨胀的人口能生活于宇宙空间,而造出的第二个大地,就是太空殖民地「殖民卫星(Colony) 」。其外貌为直径六.四公里长四十公里之巨大圆筒状人工天体,不用说,这是人类所能建造之最大建筑物。将可罗尼以一百二十秒自转一周的速度运动,利用离心力造出约1G的人工重力于其内壁之上,用以营造出与地表相约之生存环境。 若以型式来分,可分为以镜面将太阳光导入内部作为光源的开放型,或于殖民卫星外部设置太阳能电池发电,在内部中央装置人工太阳之密闭型二种。除了第三区及少数殖民卫星之外,多半皆为开放型,密闭型但因价格上的问题未能普遍采用。强度高而且居住可能人数多的密闭型较为优越之说亦存在。 有关它能够居住的人口,一座开放型最多可容纳三千万人(密闭型是其倍数)。太空殖民地并非是以一座为单位独立设置的,而是以三十至四十座为一个集合(此集合被称为SIDE,单独座称为番地),并置于月球周围及其轨道上存在之五个被称之为拉格朗曰点(Lagrange Points) 的位置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