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巴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厄尔巴岛

厄尔巴岛

Elba

拉丁语作Ilva。

厄尔巴岛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西边海域的一个岛屿,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3万多,是意大利的第三大岛,仅次于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它距离陆地约10公里,同意大利皮翁比诺市遥遥相对。清早从罗马出发,沿着第勒尼安海的海岸线北行,驱车行程240公里,上午10时就可以到达皮翁比诺码头。

意大利西部沿海托斯卡诺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223平方公里(86平方哩)。行政上隶属里窝那(Livorno)省。海岸陡峭,中部多山,最高点为卡潘内山(Monte Capanne, 高1,019公尺〔3,343呎〕)。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曾在此冶铁,古罗马人也曾在此开采铁矿并建海军基地。中世纪初由比萨统治。先後属热那亚(1290)、皮翁比诺(Piombino)公爵(1399)、麦迪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Cosimo I, 1548)和西班牙(1596∼1709)。

1814∼1815年拿破仑被放逐于此,现以拿破仑放逐地著名。拿破仑的主要住宅穆利尼(Mulini)宫在北岸,其夏季住宅圣马蒂诺(San Martino)别墅位于西南方,内设博物馆。气候温和,有各种地中海型植被,多橄榄林和葡萄园。经济以鯷鱼、沙丁鱼和金枪鱼捕捞业为主。东岸有铁矿开采业,但易采矿藏接近枯竭,深层开采成本太高。旅游业日益重要。

厄尔巴岛
厄尔巴岛海滨的小湾

根据神话故事传说,厄尔巴岛及周围的几个小岛,是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身上戴的宝石项链跌碎之后,碎片掉入海中而形成的。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关于岛的历史,却有据可查。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把厄尔巴岛屿成为经常为海盗出没和盘踞的地方,加上外族人的长期侵占,为厄尔巴和其他小岛镀上了几分神秘与恐怖的色彩。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日渐兴旺,厄尔巴岛也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意大利的旅游胜地之一。

厄尔巴岛上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铁矿最为有名。除此而外,还有铜矿、石英、石棉、花岗石和碧玉石等。漫步在岛上,你随时可以俯身拾到某种矿石。岛上原本有一家钢铁厂,但经过长期开采,矿源逐渐减少,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后来钢铁厂也就关闭了。尽管如此,“铁港”之类的地名仍可以让人回忆起当年钢铁厂隆隆作业时的兴旺景象。

当年拿破仑流放时(1814-1815年)居住的地方就叫作“铁港镇”。这个小镇坐落在山岗顶上,依着碧波荡漾的海湾。古墙、房屋等均沿山坡而建,山丘顶上有古堡和灯塔,所有建筑几乎全是红色的瓦和黄白色的墙。整齐的建筑掩映在翠绿的灌木丛和树丛之中,风景如画。

离铁港镇不到5公里的圣马尔蒂诺,有另外一幢别墅,那是拿破仑的乡下住处。这幢别墅原先是一个仓库,一幢农村的简易房子。拿破仑让那些从外国请来的能工巧匠进行了大整修和修建,使它成为富丽堂皇的“宫殿”了。从这幢别墅的窗户可以望见铁港镇的码头和海湾,风景十分美丽。由于它坐落在圣马尔蒂诺山脚下,故称为“圣马尔蒂诺别墅”。

现在,已成为博物馆的圣马尔蒂诺别墅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其中一尊叫作“礼貌”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十分引人注目。作者是安东尼奥·卡诺瓦,它塑造的是拿破仑的妹妹宝丽娜侧身蹲下的裸体形象,少妇美丽的容貌、柔软的体肤和丰满的身躯被刻画得真切而细腻,可谓栩栩如生。

厄尔巴岛
厄尔巴岛卫星图片

拿破仑是作为阶下囚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但是,他的壮志并未就此涡灭。他将厄尔巴岛当成自己的“小小王国”,把当地的百姓当成自己的臣民,称他们为“儿子”,称自己为“父亲”。1815年2月16日,他果然寻了一个机会,乘英国看守不在,偷偷乘船离开了这个小岛,再次率领军队,重返巴黎。路易十八仓皇逃跑,他又重新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政变”。但是,没有多久,法军又败于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再次被流放,最后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人们为了纪念拿破仑,将岛上的许多饭馆、旅馆、街道和广场都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他们要感谢拿破仑,是他使小岛名扬天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