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滋群
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谢滋群(1916.8.15-2007.1.30)[1]
男,1916年8月出生,江西省兴国县秀水村羊古坝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二纵队司令部通讯员、班长、油印股长、文书,红十一师书记官、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主任科员、科长、广昌警备区保卫局局长,红一军团保卫局侦察部长,红军大学第一期学员队班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参加了红军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为根据地的巩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培养和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西北保卫局侦察部长,陕北公学总务科长、游击战争研究室副主任及专任教员,总政治部考察团组织系系长、工作队长、分团长,八路军军政学院队长、指导员,总政治部材料室秘书,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兼总支书记,中国医科大学政委等职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省昭乌达盟分区副政委、东北军区骑兵第一师政委(师长何能彬)、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委、十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1948年秋,他和何能彬师长一起率领骑兵第一师在辽宁锦州北面与国民党部队发生一场遭遇战,该战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市防空委员会主任,市公安总队政委、党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市委政法办主任、岱家山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市委常委、人防办主任、城市建设指挥长、副市长、省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市委副书记、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市革委会副主任、城委主任、建设江汉二桥指挥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职。1983年3月当选武汉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85年2月,享受副省长级待遇。2002年1月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是武汉市第一届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汉市第一届至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2007年1月30日19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评价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在谢滋群同志追悼会的悼词中写到:
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谢滋群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原则,求真务实,任劳任怨;他作风民主,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深入,勤政为民。在病重期间,仍然念念不忘党和国家,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心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表现出一个老党员、老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 谢滋群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使武汉市失去了一位深孚众望的老领导。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谢滋群同志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谢滋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妻子:黄平(1920.4.4-2004.9.10)[2]
安徽省芜湖含山县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3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抗大学员,武汉市公安局科长、处长,市公安局正局级顾问,1992年荣获公安部一级金盾警衔荣誉章。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央和红军总部在保安,但保安太小,不利于红军的发展。1937年1月,谢滋群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侦察任务: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的侦察工作。受领任务后,他挑选了5名侦察员,请两名老乡作向导。一番乔装打扮后,化装成探亲的、砍柴的、做小买卖的,来到延安。经过严密侦察,他们向西北保卫局局长周兴汇报:延安没有国民党部队,可以进驻。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顺利从保安迁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进入延安第一人的故事)
42次陪毛主席畅游长江有资料记载,毛主席在1956至1966年间共畅游长江13次,谢滋群摇了摇头,用肯定的口吻说:“1956年后,他每年都要来游几次,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有42次。”“毛主席游泳很多都是临时决定的,多的时候,一年要游五六次。毛主席游水大都是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除了1966年7月16日的渡江是对公众公开以外,其他都是秘密进行的。毛主席游泳全凭兴致,安排的次数多了,谢滋群也摸到了规律,整套保卫班子练就了高效率的工作速度。
“毛主席是不听工作人员的计划的,每次他要游泳,我们只能临时开会。”毛主席渡江是想放松身心,作为安保人员,谢滋群的任务是给毛主席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毛主席在汉期间,谢滋群就日夜驻守在毛主席身边,谢滋群清楚地记得:“我还和毛主席一起吃过3次饭,1次在梅岭,两次在船上。”
毛主席在长江里游过六七次后,觉得不够过瘾,有一天豪情大发,提出要去三峡游,“这可急坏了所有人!”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看了图纸,又指派谢滋群牵头,考察三峡水流情况。三峡水流凶险,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甚至考虑过出动空军的直升飞机。这件事情同样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亲自到三峡考察,谢滋群陪同前往,测出水的流速为6米秒,“绝不能游。”但毛主席发了脾气,执意要游,当时的省委书记王任重只好发电报到中央,中央政治局很快回复:不同意毛主席游三峡。此事才平息。
“主席游泳时遇过危险吗?”“没有!即使有,也被及时排除。”谢滋群笑道:“毛主席很幸运,游了那么多次也没遇上江猪。”不过,谢滋群每次的保卫工作确实细致到位,“当时,我们要封锁码头,不让船只过来。同时,为了提防江猪、鳄鱼,还采取很多防范措施。水里的安保人员和小划子上的警卫,也都要经过专门训练。”

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毛主席对他的信任:1958年,毛主席要来武汉,组织上特别安排谢滋群赶到成都去接他,然后护送毛主席从重庆上船抵达武汉。
(右图:1958年,谢滋群(左二)去成都接毛主席,在回汉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