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社交

作者:黄华
ISBN:10位[7504724114] 13位[9787504724113]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定价:¥28.00 元
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社交中应注意的技巧。
编辑推荐什么是社交?为什么要社交?如何为自己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交圈子?谁是你要结交的人?怎样把见到你的人都变成朋友?如何让各种类型的普通朋友都成为知心朋友? ……本书将一一帮你指点迷津,花10天时间,你将解决走向成功的第一大难题——社交。
目录准备篇
第一课 了解什么是社交(3)
第一讲:社交是思想的互动(3)
第二讲:社交是行为的互动(4)
第三讲:社交是情感的交流(6)
第四讲:社交是人的第三大需求(8)
第五讲:社交是你一生都要投入的活动(10)
第六讲:社交世界面面观(14)
第二课 了解为什么要社交(19)
第一讲:社交能够增加你的强者风范(19)
第二讲:社交能够让你顺利地被别人接受(20)
第三讲:社交能够让你保持身心健康(24)
第四讲:社交能够使你的生活更加快乐(26)
第五讲:社交圈的大小决定着你事业成功机率的大小(28)
第三课 学会社交的前提是先学会做人(36)
第一讲:良好的社交是为人与处世的完美结合(36)
第二讲:真诚:赢得牢固友情的根本(39)
第三讲:谦虚:让人容易接近的前提(44)
第四讲:热情:联结心灵之间的纽带(50)
第五讲:守信:树立个人形象的关键(52)
第六讲:宽容:保持长久关系的修补剂(57)
实战篇
初级阶段:为自己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交圈子
第四课 清除妨碍你交朋友的不良性格因素(65)
第一讲:拘谨性格的改造(65)
第二讲:怯懦性格的改造(69)
第三讲:内向性格的改造(73)
第四讲:火爆性格的改造(75)
第五讲:鲁莽性格的改造(78)
第六讲:孤僻性格的改造(80)
第七讲:冷漠性格的改造(84)
第五课 谁是你要结交的人:选择社交对象(90)
第一讲:有选抒地交往可以提高社交的效率(90)
第二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的六大类型(92)
第三讲:众里寻他千王朝:人际网上需要的朋友类型(95)
第四讲:有的放矢:选择"人缘"好的人(100)
第五讲:把握好原则就不会交错朋友(102)
第六课 知人、知面、知心:透视社交对象(109)
第一讲:只"认识"不"了解"是社交的失败(109)
第二讲:如何通过交谈认识对方(110)
第三讲:如何通过穿着打扮认识对方(114)
第四讲:如何通过姿势认识对方(115)
第五讲:如何通过笔迹认识对方(118)
第六讲:如何通过面容认识对方(122)
第七课 画一幅人际关系联络图:建立朋友档案(131)
第一讲:掌握好名字的学问(132)
第二讲:记住别人的外貌(134)
第三讲:不要忽视交往情景和生活事件(136)
第四讲:留心别人的特征与需求(140)
第五讲:按朋友的性质分类(143)
第六讲:按朋友的层次和格调高低分类(149)
第七讲:按朋友的关系密切程度分类(150)
成熟阶段:把见到你的人都变成朋友
第八课 走出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误区(157)
第一讲:走出生意场上的误区(157)
误区之一:重钱不重人(158)
误区之二:忽视第一印象与过分着重第一印象(159)
误区之三:过分精打细算(163)
误区之四:耍嘴皮子(167)
误区之五:耍派头(170)
误区之六:急功近利(173)
第二讲:走出与上司交往中的误区(175)
误区之一:千穿万穿,马屁不穿(175)
误区之二:与上司越靠近越好(179)
误区之四:各家自扫门前雪(256)
误区之五:不拘小节(258)
课后总结(261)
第九课 使自己到处受欢迎的胜利法宝(262)
第一讲:穿衣的学问--大方得体地包装自己(262)
第二讲:利用几种事半功倍的社交工具(272)
第三讲:以沟通排除隔阂(281)
第四讲:通过说服赢得别人的理解(291)
第五讲:培养使人亲近的幽默感(303)
第六讲:赞赏能让你迅速获得友情(311)
第七讲:说"不"而又避免使人难堪的艺术(320)
第八讲:批评而不得罪人的艺术(331)
课后总结(341)
高级阶段:让各种类型的普通朋友成为知心朋友
第十课 结交各类知心朋友的技巧(345)
第一讲:知心朋友的多少是衡量社交圈"含金量"的标准(345)
第二讲:教学相长:师生知己(349)
第三讲:亲密仅次于家庭:师徒知己(353)
第四讲:用心穿越时空:忘年交(358)
第五讲: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友(368)
第六讲:同行并不一定是冤家:竞争对手(377)
第七讲:相濡以沫:红颜知己(395)
第八讲:学海无涯共泛舟:学友(404)
第九讲:此情可待成追忆:旧恋人(406)
课后总结(409)
拓展阶段:让已有的社交成果不断扩大
第十一课 如何拓展自己的社交圈(413)
第一讲:创造有扩张力的"全景式"社交圈(413)
第二讲:拓展社交圈要靠"腿勤"(416)
第三讲:可能多地参加社交活动(418)
第四讲:尽快被人发现(420)
第五讲:结识身边的陌生人(423)
第六讲:关注身边的"小人物"(427)
第七讲:巧借朋友的社交圈(430)
第八讲:培养"牵引力"和"亲和力"(434)
课后总结(436)
书摘在社交中,除了思想互动之外,还有行为互动。
众所周知,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其二是行为。
如果你注意观察,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举目皆是,并且都体现着人际关系。
当你遇到困难,朋友就会来帮助;当你为对方打开了房门,对方给了你一个友好的微笑;当你走进学校,步入工厂和单位,回到家里,甚至走在大街上,总是要以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他人打交道。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活动、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竞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人之所以离不开与他人的行为交往,这还与人的社会本性有关系。
人是一种群体动物,单独的个人无法生活,也不称其为人。在原始社会,人们以打猎为生,如果相互之间不联合起来,就会被野兽吃掉。在现代社会中,分工很细,如果不在行为上与他人相互往来,彼此帮助和协作,任何人都难以生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行为交往方式是很多的,诸如帮助、模仿、合作等等。事实上,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动行为,把人们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形成人类社会。也正是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的行为互动,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形成了诸多的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在社交中,较之思想互动,人们之间的行为互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即它不是心理活动,而是外显行为。
如果说人们之间的思想互动是一种内在的沟通,那么人们之间的行为互动则是外在的交往。在人们的思想互动和行为互动二者之间,思想互动是借助于行为互动进行的。
就拿前面提到的雅诺乌什克提出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公式(沟通者--表述--接受者)来讲,沟通者要想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必须借助一种行为--语言或手势等,接受者也只有根据沟通者的行为,来理解他的意图。
事实也是如此,青年小伙子对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只有通过某种行为才能传递给对方,否则姑娘就无法知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们的行为互动更为重要。
当然,人们在交往时的思想互动也不能忽视,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上不能沟通,行为上的交往就会受到限制。
小伙子通过某种行为方式把爱慕之情传递给姑娘,但姑娘没动心,或从心里反对,无疑相互之间的行为交往要受到影响。
所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问思想互动与行为互动的有机结合。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