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碛镇

镇情概况重庆市渝北区辖镇。房屋建筑沿江岸延伸,呈带状聚落,有街巷18条,长
洛碛镇约7公里。位于渝北区东南部,长江北岸,东与巴南区麻柳镇隔江相望,南与长寿区毗邻,西与渝北区张关镇、舒家镇接壤,北与江北区以御临河为界,距渝北区府30公里,重庆市60公里左右。幅员面积95.34平方公里,人口5万。共17个村,4个社区。交通运输方便,为渝北区唯一的长江水码头,渝北区内渝怀铁路通过的唯一乡镇,渝北区内渝涪高速公路通过的唯一乡镇。现因三峡大坝蓄水175米线,成为渝北区三峡搬迁移民大镇。届时洛碛镇老镇区将基本搬迁。
小镇上最出名的美食:
有名的竹器街,还记得那些竹器的名字吗?
小的时候一直在长江边长大,习惯在轮船的汽笛声中熟睡在汽笛声中醒来
只是,轮船的汽笛已经离我很遥远了
有的时候心中是空荡荡的失落
还记得那石缝中的班驳铜钱
每一块鹅卵石都是我们岁月的见证
班驳的墙壁
古老风化了的石头
墙角新生的野草
承载了小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这样的小巷,记载着曾留下的足迹,也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残旧的墙壁,古朴的房门.....
即将逝去的街头......
听闻了家乡小镇即将搬迁的新闻,感慨万千,和好朋友提起此事,都对它的思念难以言表
那些曾经美好的记忆
只化成一副副图片..........
资源人文镇内企业有医药、化工、纺织、食品等业。其中医药企业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产品维生素E、新乐敏、磺胺嘧啶、氯霉素等畅销欧美,洛碛榨菜远销国外。
现在长江边建有蔬菜基地,是重庆市著名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高峰时销往外地的蔬菜,每天达15吨。其主打产品——洛碛榨菜占渝北区榨菜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种植榨菜848亩以上,销出的榨菜近20万吨,年收入160多万元。夏季多产西红柿、玉米、茄子等蔬菜,秋季多产本地品种橘柑。
洛碛镇有饮食豆花饭,在重庆市内也很有名气。
镇内的张关风景区有大型溶洞群体,星罗棋布,其中2000米的地下阴河如海底潜龙,与御临洞相连而形成全长5000多米的地下宫殿。
明清时代,洛碛商埠、航运兴起,该镇成为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鼎盛时期,道教、佛教文化非常兴旺。当时的洛碛是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从现存的街道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商铺、旅店、茶馆、饭馆林立,车水马龙。小小的洛碛境内就有地王宫、女王宫、南华宫、龙伏寺等9座道观和18座寺庙,俗称“九宫十八庙”,在清中期,与丰都“鬼城”齐名。
境内观音阁、文家*R等地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石器51件。2008年08于洛碛镇发现古墓群,包括6座古墓、5处遗址,大致年代从商周时期到宋代,其中发现大批随葬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六朝钱币、宋代瓷器、金戒指、金耳环等,为研究古代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他历史遗址有缙云故里坊门及八角井,缙云故里坊门在洛碛镇街上,始建于宋,为纪念北宋状元冯时行所修,后历代维修,现存坊门为清建。八角井在洛碛镇场边,始建于宋,现存为清代培修。
历史上出名的人物有载的只有冯时行。冯时行,字当可,号缙云,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出生于恭州巴县(今渝北区)乐碛,北宋宣和六年中状元,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逝于雅州(今雅安)。冯时行一生饱经坎坷,百折不挠,为官清正廉明,并著有《缙云文集》43卷及大量诗篇。
历史沿革洛碛--1700多年的古镇
洛碛--曾经商埠繁荣的三峡门户码头
洛碛--生活了20年的家乡,记载了太多太多...........
洛碛--即将紧急搬迁的小镇.........
名字的由来
洛碛古时为枳县治所,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此视为乐土,又因江滨有沙石积成碛宝坝两个,取名乐碛。南宋绍兴十四年,由洛碛出去的状元冯时行因在万州被罢官削职,一气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后演变为洛碛。清乾隆时,洛碛置镇沿袭至今。房屋建筑沿江岸延伸,呈带状聚落,有街巷18条,长约7公里。
曾经的繁荣-也许我们强调历史,也许只是为了掩盖今日的落后
洛碛镇有1700多年历史,三国初,蜀汉在今洛碛一带置乐城县,至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裁撤,复归江州县。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原在涪陵的枳县迁治于乐碛(今洛碛镇),区境东部遂归枳县,而西部仍属江州县。于清乾隆年间建洛碛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置建镇,1987年洛碛乡并入,1993年沙地、太洪2乡并入。辖井口、东阳、新屋、山仑、石堰、洛碛、竹沟、土塘、高桥、黔滩、上坝、迎祥、宝华、狮子、快活岭、沙地、花土、青木、土*R、碑垭、八斗、沙溪、干溪、白云、砖房、幸福、共和、石桥、堰塘、田长、箭沱、太洪岗33个村委会和街道以序数命名的4个居委会。200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渝北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7]177号):洛碛镇。管辖原洛碛镇和原张关镇大天池村、老君山村、水溶洞村、张关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共17个村,4个社区,幅员面积95.34平方千米。镇政府驻洛碛场新渝路(原洛碛镇政府驻地)。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小镇,明清时代,洛碛商埠、航运兴起,该镇成为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鼎盛时期,道教、佛教文化非常兴旺。当时的洛碛是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从现存的街道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商铺、旅店、茶馆、饭馆林立,车水马龙。小小的洛碛境内就有地王宫、女王宫、南华宫、龙伏寺等9座道观和18座寺庙,俗称“九宫十八庙”,在清中期,与丰都“鬼城”齐名。“由此可见当时洛碛的繁华程度”
历史的沧桑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洛碛人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开挖了纵贯洛碛上场口至下场口的防空洞,老街主洞有800米长。在主洞两侧又开挖了纵横交错的支洞45条,全长1415米。1981年,长江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淹没洞室5天,造成洞室塌陷变形,导致主洞塌陷31处,支洞塌陷23处,倒房239间,严重危房432间,一般危房901间。三峡水库一旦蓄水至175米,洛碛古镇将再次面临如坐危卵的境地。
一直以来,洛碛是一个安静的小镇,即使是在重庆直辖后,重庆市区和县城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洛碛依然安静着,安静得让我们都觉得诧异,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安静,可以很好的保留下来曾经的面貌,也因为这些面貌,成为了许多影视剧的重要外景拍摄地,《一江春水向东流》、《记忆之城》、《英雄无泪》 ........
美食-河水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