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龙湾村

龙湾村
龙湾公园

龙湾村人口938人,耕地面积676亩,2002年农业产值986万元,“三鸟”上市18.5万只,生猪1132头,塘鱼287吨。工业产值1.63亿元,有工企业68家,骨干企业有天龙实业公司、兴龙五金工艺厂、龙湾三塑料厂等。2002年为全村239户村民投保家庭财产保险,办理合作医疗保险873人,村补贴50%;给特困户发放困难补助金;为五保户建住宅1间;给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

2、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龙湾村龙湾村地处延平区与建瓯市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6075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森林毛竹面积24290亩。 南迪公路沿线形成木材加工片区,主要产品以加工板材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

3、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龙湾村休婺之旅,是一个放飞心情的休闲之旅,山水之旅。从休宁出发23公里,从屯溪出发16公里,便到了位于率水水边的龙湾。

古码头

从新安江溯率水而上,古时有两处闻名的水运码头,一处龙湾,一处溪口。溪口是起点码头,龙湾是枢纽码头,来往停靠船只多,上下货运数量大,是承载皖赣边界山货土产的集散地。发源于六股尖的率水,一路东行,到了龙湾120度转弯,与右面颜公溪汇合北去,“龙湾”之名由此而来。龙湾水路南抵五城,西至上溪口,东北通屯溪,达杭州。陆通婺源,为附治通往婺源驿道。

古时,龙湾河面,帆影点点,时而成线,号子声声,汇成纤歌,来往靠岸,上下停泊,把个水灵灵的龙湾点缀得更富生机。颜公河入河口处,河宽数百米。河边埠头绵延数里,码头岸边,系船石桩一字儿靠河岸排开。最大的一号码头上,凌空飞架一桥至对岸,连接龙湾与双龙。

600米长码头有三处通道连街,最繁华的莫若龙湾桥码头。如今,站在这码头上,可见沿河而筑的座座码岸、埠头大都尚在,一根根系船桩还坚守岗位,或正或倚,或高或低,无声地见证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龙湾老街

繁忙的码头连接着繁华的街市。昔日龙湾街长2华里,分上、中、下、脚四段,最盛的树下街、中街,这里连着码头。每年有数千担食盐从浙江水运而来,再经陆地转运江西东北部山区,茶叶、山货土特产,则经此外销苏、浙、泸。数百年间,龙湾一直是皖赣交界地区的重要盐埠,直到民国时期,龙湾尚有6家盐栈、13座盐台和1处烧盐场,如今还有2家盐栈旧址,其中一处“泰官盐栈”,大门两边斗大黑子还依稀可见。沿街还有茶号、杂货、国药、布匹、烟酒、豆腐等几十家店坊。陆路全靠双肩挑,来回一趟90公里,翻越5大岭,时人称之“江湾担”,意即从龙湾挑到婺源江湾。龙湾三段四畈中有座路亭,南北各有两个篆字,一为“熙熙”,一为“攘攘”,足见当时行者之众,挑夫之多。

龙湾长堤

从古遗迹看,龙湾码头最早应在率水之南侧,位于龙湾堤之中段。后来,船只多了,逐渐移向颜公溪,龙湾也因此兴旺发达起来。为了保护河堤,龙湾人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修高筑牢龙湾堤,广植名木,半里长、几十米宽的龙湾堤古木挺拔,遮天蔽日,主要树种有香树、枫香、枫杨、榆树、栎类等,其间最粗大的树木是樟树和枫香,有一株樟树高25米,一株枫香高32米。树龄多在500-700年间,虽显老态龙钟,但因龙湾水轮泵站建成后,这两河汇交处形成一大平湖,湖水映碧树,加之远山近舍,形成一幅动静结合、浓淡相间的水墨画。龙湾河对岸双龙村,是五城豆腐干集中加工的豆腐村,其水口庙岭顶是一片8亩近百年树龄的古松林。龙湾长堤水口林与双龙庙岭顶水口林隔水遥遥相对。二是修了一条倒水渠,街脚、下街的水沿街渠倒向南流,流入颜公溪码头之上游,同样是为了保河堤。

4、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湾村‎龙湾村位于大麦屿经济开发区西部,离县城约20公里,地处高山,与乐清湾隔海相望。

全村现有水田35亩,山地100多亩,山林650多亩,且村庄上长有百年老树和成片树林,风景秀美宜人,是自然的生态村。全村共有在籍人口303人,由于地理位置及交通原因,该村无企业落户,经济落后,所以八成人口外迁,常住本村人口60多人,且老年人居多。该村共有党员13名,其中4人常住本村,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建成水泥硬化村道1.4公里,公厕2座,改厕60多户。带领村民种植高山蔬菜水果,如盘菜、剪豆、西瓜等,远近闻名,发展了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一股新风[1]。

5、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龙湾村金川镇龙湾村位于吉林省辉南县三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全村共有412户1487口人。这个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每年春季花开的时候,龙湾村掩映在一片花的海洋之中。

这个村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949元。今年,这个村在种植业上调整结构,为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先后与辉南冷库签订了50亩黏玉米、50吨豆角的合同,与四平红嘴子油脂有限公司签订了2638亩高蛋白大豆合同。他们还鼓励农民向荒山要效益,种植快杨230亩,林下参30亩。在养殖业上,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养牛业、林蛙业。到7月初,全村发展黄牛达2050头、林蛙51万只。在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外出劳务信息,搞好土地转包,解决后顾之忧。日前又有80多名农民外出打工,100多名农民到国有林场当起了季节工。

这个村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过去,这个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一,被亮过黄牌。该村领导针对这一情况痛下决心,要改变落后面貌。他们努力提高计生人员素质,挑选有文化、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计划生育干部,配齐了中心服务户长,摸清了育龄妇女的底数,建立健全了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经常为育龄妇女开展孕检,并提供生殖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做到送政策、送知识、送温暖,使广大育龄妇女转变了婚育观念,计划生育率由1998年的95%提高到100%,人口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龙湾村两委会一班人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过去龙湾村的自来水常常断流,一些人家经常吃不上水。去年他们筹资4.5万元,铺设了2700米自来水管道,引泉入户。现在这些农户只要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放出甘甜清澈的山泉水。为改善村小的办学条件,他们筹资1.5万元,为学校安装了铝合金窗户,还购买了11台微机,使山里娃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上了现代化的电脑设备。今年镇里修水泥路,龙湾村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20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龙湾村的干部们不但能干事,而且还能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尽管龙湾村距镇政府较远,山高岭大,往返不便,可是各项费用全镇最低。

作风正换来民心顺,无论是村支部换届的两推一选,还是村民委员会的预选,龙湾村的两委会成员都是连选连任,而且群众满意率都在95%以上。几年来,这个村的税收、统筹提留款上缴、粮食入库都是全镇第一个完成,而且兑现率达100%。[2]

6、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镇龙湾村龙湾村是普陀山镇唯一的一个渔村。本村地处著名景点"南海观音"与"南天门"之间,背靠"紫竹林"、面朝"金沙滩"。全村有总人口466人、202户。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普陀山管理局、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景村容得到了极大的改观。1991年由浙江大学设计院设计,统一建造了造型美观、布局合理的住宅楼,村环境优雅,卫生整洁,设施齐全,服务配套。2002年6月被舟山市组织部评为"渔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全村个私经济发达,有个体客栈58家、个体饭店18家、个体商(亭)店35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集体经济近年来也有较好的发展,参股合作了三星级大洒店的经营,开发了金沙滩渔家乐休闲项目,建立了区域内统一海水供应站。在管理上,对所有客栈、饭店进行星级评定。个体客栈、饭店实行个性化承诺服务、诚信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村内还配有专职治安巡逻员和卫生清扫员,以确保住村旅客安全和生活舒适。全村年接待旅客20余万人次。

龙湾村现正努力按照创建优秀旅游文明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打造旅游度假特色村,努力创造舒适、优质、诚信旅游村庄品牌。[3]

7、甘肃省宁县米桥乡龙湾村米桥乡龙湾村2006年7月初动工修建,8月底建成,10月投入使用,占地2.8亩,建成5间砖混结构平房,100㎡,总投资11万元,其中县上1.5万元,村自筹0.7万元。全村总人口1759人,2006年人均纯收1546元。龙湾村共有党员35名,其中男党员33名,女党员2名,35岁以下党员8名,35岁以上党员27名。2007年发展党员4名,其中女党员2名。流出党员9名。致富能人13名,党员致富能人8名,致富明星户40户,党员致富明星户数5户。[4]

8、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龙湾村琼山区三门坡镇谭文村委会龙湾村共有15户,80人。该村三面环水,山青水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村有坡地220亩,水田3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橡胶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全村共有橡胶90亩、荔枝30亩、珍珠石榴15亩、槟榔15亩、椰子10亩。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372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过上了富足小康生活。

2003年8月以来,龙湾村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该村共筹集资金2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0.5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500个,建起了“三级联通”沼气池8个,实现了照明、烧火沼气化;建起了家庭卫生厕所8间;按规划要求拆除危房3间,修建牛栏9间、猪圈9个;修建水泥硬板化环村道800米、村巷道690立方米,清理垃圾600吨;种花12000株,种草3500平方米;建起一间94平方米的文化室,休闲点5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村里还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改陋习、树新风”、法制教育等活动,使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村里实现了“七无”(即无聚众赌博、无偷窃、无打架斗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贩毒吸毒、列卖淫嫖娼、无聚众上访闹事)。

现在的龙湾村,已经初步成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相和谐的文明生态村。[5]

9、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龙湾村龙湾村位于霞浦县西南部沙江镇西部,距霞浦县城30公里,离岸镇政府15公里,全村总人口1068人,259户,耕地面积1150亩(水田900亩,园地250亩)林地2450亩,人均收入在3755元。水、电、路、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龙湾村相传有龙过此,又在山湾内,故名。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非常适合度假和户外活动。1980年成立龙湾大队,1984年改为龙湾村委会,南屏至坡头公路经此。主要特产:槟榔芋、马铃薯。

10、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太平镇龙湾村龙湾村位于镇政府北面,距离镇政府1公里。本村委34个村民小组,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5193人。耕地面积包括旱地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约15000亩。村委会办事处设置庙岗新村,该村耕地比较平坦,土壤较肥沃、但少水,灌溉比较困难,本村以种水稻为主,发展种养效果较好。[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