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发起举办,是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目前,该节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十三家单位联合主办,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民大众精神生活为定位;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精品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结合。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自1994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每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均以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魅力,吸引了国内各省市区、港澳特区、台湾地区的各界人士和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摩洛哥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及上海各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

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4年4月17日-21日举行。4月17日下午在闸北公园隆重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同时在宋园茶艺馆举行了“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揭牌仪式。茶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艺交流,宋园茶艺荟萃,茶趣征文,经贸展销,风情旅游及闸北公园大型游园活动等系列活动。4月21日在上海虹桥宾馆举办了“东方情调、宁红之夜”闭幕式文艺晚会。本届茶文化节共有海内外各界人士和上海市民群众14万人参加了各项系列活动。

第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5年4月22日-28日举行。4月26日晚上在上海白玉兰广场举行了以展示茶文化特色和不夜城流光溢彩的夜景为特色,体现浓郁民族风情和现代气息的开幕式文艺晚会。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以“茶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以名茶、名壶和艺术品为主体的经贸展销,以文艺与茶艺相融的宋园茶艺荟萃专场节目,评选了中华茶文化申城十项之最等。5月2日晚在上海广电大厦演播厅举行以古国茶韵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晚会。

第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6年4月28日-5月5日举行。4月28日在上海名品商厦举办以“绿色情思”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演出。茶文化节前夕,举办了“茶歌、茶诗”征集活动,与东方电视台共同举办“快乐大转盘”茶知识竞赛活动。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以茶道交流专场、茶墨俱香书画展等活动。5月5日在沪北电影院举办以“群星闪烁、茶香情浓”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晚会。

第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7年4月26日-5月2日举行。3月26日举行节旗升旗仪式。4月26日,左焕琛副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以“中华茶情”为主题的开幕式上致贺词。5月2日,在大上海国际会所举行闭幕式文艺会,茶文化节期间,有来自浙江、安徽、江西、北京、湖北、陕西等十多个省市区和美国、法国、印尼、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茶界人士、茶学专家,上海各界人士、市民群众14万人次参加了中外茶道交流专场、茶乡湖州三日游、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宋园茶艺荟萃及闸北公园大型游园等茶文化系列活动。

第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8年4月26日-5月2日举行。4月26日晚在上海闸北体育馆举办了以“世纪茶风”为主题开幕式文艺晚会。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中外茶道交流专场、“茶与都市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日(春季)吟诗会、新茶名茶博览会、茶具工艺品拍卖会、上海十佳健康茶娃娃评选、学生专场文艺演出、以茶会友招商恳谈会、茶乡(湖州-无锡-宜兴)三日游、宋园茶艺荟萃及闸北公园大型游园等茶文化系列活动。有来自日本、美国、摩洛哥等国家和江西、宁夏、天津、广东等12个省市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茶学专家、茶道社团及本市各界人士、市民群众20万人次参加了各项系列活动。5月2日下午在上海不夜城白玉兰广场举行了闭幕式活动。第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评选出的中华茶文化申城十项之最是:一、上海最大最早的茶叶专业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1949年7月);二、上海现存历史最久的茶楼—湖心亭茶楼(1855年);三、上海最早创办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1991年7月);四、上海现存最早的茶叶店—程裕新茶号(1838年);五、上海最早建立的少儿茶艺队—沪北新村小学苗苗茶艺队(1992年8月);六、上海最早建立的少儿茶艺馆—黄浦区少年宫小主人茶艺馆(1992年);七、上海听众最多的茶文化专题节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茶馆”栏目(1992年);八、上海个人创办最大的茶具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1992年);九、上海最有名的石壶微雕博物馆—周氏“千石斋”(1992年);十、上海最大的铜质茶壶—闸北公园门前的“壶王迎客”(1994年4月)。

第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9年4月26日-5月2日举行。4月26日晚上在上海商城剧院举行开幕式,来自韩国、日本、及澳门、台湾地区和北京、江苏、新疆等16个省区市的1000多名来宾参加了以“世纪茶风”为主题茶诗朗诵演唱会。茶文化节前夕,举办了茶联征集活动和升旗仪式。茶文化节期间,举行了“茶与健康”学术讨论会、中外茶道交流专场、茶菜茶点推荐品尝会、上海-苏州-无锡茶乡游活动、香飘万家社区文化活动,同时举办了大统路茶叶市场二期竣工仪式和春季新茶交易会。5月2日下午在不夜城白玉兰广场举行“绿色茶乡”闭幕式文艺演出。本届茶文化节有来自国内外8个国家,国内16个省市区的各界人士和上海市民群众20万人次的参与。

第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0年4月26日-5月2日举行。4月26日下午在铁路上海站南广场举办了以“千年茶情播五洲”为主题的开幕式。来自国内12省市区及韩国、日本、美国、印尼等国家的茶界人士、国际友人近千人参加。茶文化节前夕,先后举办了上海少儿茶艺邀请赛和茶文化节分会场经贸展示、文化交流活动。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茶馆与新世纪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外茶道交流专场、茶绿浦江书画展、新茶名茶名壶博览展销、宋园茶艺荟萃及社区文化活动等茶文化系列活动。在江西庐山山南的星子县设立分会场,并举办茶文化系列活动,这是茶文化节首次在外省市设立分会场。5月2日下午,举办了以中外文化交流为内容的闭幕式文艺演出。本届茶文化节有国内外来宾和上海各界、市民群众80万人次参加本届茶文化节。

第八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1年4月26日-5月2日在上海举行。4月26日晚上在铁路上海站南广场举办了以“盛事茶缘”为主题,以“千人茶会”为形式的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1200多参加。茶文化节前夕,举办了“大佛龙井杯”家庭茶艺大赛、上海十佳休闲茶馆评选活动。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中韩陶艺精品展、“茶—新世纪绿色饮料”学术研讨会、中外茶道交流专场、新茶名茶博览展销和茶文化旅游等。5月2日下午,在不夜城白玉兰广场举办了以社区文化活动为内容的闭幕式文艺演出。有来自国内10省市区、澳门特区和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赞比亚等8个国家的茶届人士、国际友人及上海各界、市民群众25万人次参加了本届茶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本届茶文化节通过产业运作的方式,达到了“节前有计划、节后有赢利”的办节效果。

第九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2年4月26日-5月2日举行。4月26日晚在上海马戏城举办了以“中国茶情”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中外来宾1600余人参加。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中国茶产业与经济全球化”和“茶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茶艺茶品博览会,中外茶道交流,书画笔会,“大佛龙井杯”民族茶艺展示,中日吟诗会、闸北公园游园活动和宋园茶艺荟萃等活动;茶文化节开幕前夕,举办了茶乡新昌摄影采风、上海—新昌(安吉)茶乡特色旅游首发式;5月2日下午,在新梅共和城会展中心举行闭幕式文艺演出。会上,向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等单位颁发特别贡献奖。本届茶文化节有来自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和日本、德国、新加坡、摩洛哥、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及上海市民群众10多万人次参加。本届茶文化节体现“活动丰富,形式创新;以茶为媒,商贸结合;市场运作,产业办节;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等四大特点。

第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3年4月12日-18日举行。4月12日上午在上海正大广场举行了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开幕仪式,有关省市茶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晚上在大宁灵石公园举办了以“OK中国茶”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中外来宾2000余人参加。茶文化节前夕和期间,先后举办了茶韵美食展示周、闸北招商恳谈会、学术论坛、茶道交流、中俄茶文化交流、社区天天演等活动。闭幕式系列活动在浙江新昌举行。这是茶文化节举办以来首次走出上海,走进茶乡,与产茶地区政府合作举办的闭幕式活动。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炜、浙江省副省长钟山等沪浙两地领导和社会各界近千人参加。4月18日在浙江新昌举办了龙井茶茶王赛、千人品茶会和闭幕式文艺晚会等活动;19日上午在新昌举行中国名茶城奠基仪式。本届茶文化节共有来自近10个国家,国内18个省市区和港、澳特区,台湾地区及上海各界、市民群众20万人次参加。本届茶文化节呈现六大特点:“打造精品,突出亮点;走出上海,辐射全国;上海搭台,全国唱戏;以茶会友,招商引资;文化为媒,互动交流;以节养节,市场运作”。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4年4月12日-18日举行。4月12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开幕仪式;下午在闸北公园举行升节旗仪式;晚上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宣布开幕。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佩云,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王淑贤,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海潮,上海市领导龚学平、蒋以任、殷一璀、王仲伟、周慕尧、胡炜、朱晓明、宋仪侨等与中外来宾1600人出席。茶文化节前夕,举办“茶与健康生活”征文和“茶与健康生活”社区专场报告会等活动。茶文化节期间,举办“茶与健康生活”论坛,“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社区文化天天演活动、中外茶艺交流专场等活动。4月18日在江苏溧阳举办闭幕式活动,闭幕式文艺晚会以一台反映茶文化和茶乡风土人情为为内容的文艺节目,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炜宣传闭幕。上海市人大原主任陈铁迪等领导出席。本届茶文化节有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国内浙江、江苏、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台湾地区的茶界朋友,部分外国驻上海领事和外国经济、文教专家及本市各界及市民群众近15万人次的参与。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5年4月12日-17日举行。4月12日晚上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以“盛世茶飘香”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宣布开幕。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委员王汝珍、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和上海市领导龚学平、蒋以任、王仲伟、胡炜等与中外来宾1600人出席。4月13日上午在上海正大广场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开幕仪式,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朱晓明宣布开幕。开幕仪式上,上海市政协副主任宋仪侨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乡联谊会”揭幕。4月17日在福建武夷山举办闭幕式。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刘伦贤专程赴福建武夷山参加闭幕式,并在闭幕式文艺晚会上宣布本届茶文化节闭幕。茶文化节还举办了中华茶联大赛、中外青少年书法比赛、茶文化大观园游园活动、茶乡特色旅游、“茶与健康生活”社区专场报告会、社区文化天天演活动和多媒体谷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本届茶文化节举办青少年千人笔会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七届茶文化节有近10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国内10多个省市的各界人士及本市各界及市民群众近20万人次的参与。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6年4月12日至16日举行。4月12日晚上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以“海上茶韵”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宣布开幕。全国政协港澳台侨专委会副主任唐闻生、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上海市领导、龚学平、殷一璀、王仲伟、朱晓明、王荣华和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英培等与中外宾客近千人出席。4月13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开幕仪式。江西省人大副主任朱英培在仪式上讲话,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朱晓明宣布中国名茶博览会开幕。在本届茶文化节前,先后举办了中华茶联茶诗创作大赛、东方讲坛《鉴茗艺茶》系列讲座、《文明上海丛书•茶文化系列》首卷《名茶美器》首发赠送仪式等活动。本届茶文化节有来自海内外各界,上海市民群众和国际友人15万人次的参与。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2007年4月18日至22日举行。4月18日晚,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开幕式文艺晚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举行。上海市副市长杨定华宣布开幕。全国政协港澳台侨专委会副主任唐闻生、中国侨联顾问林丽韫、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炳生,市领导殷一璀、王仲伟、胡炜、王荣华等与中外来宾近千人参加。4月18日上午在新落成的大宁国际茶城举行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开幕式。唐闻生、林丽韫、黄炳生等领导出席,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朱晓明宣布开幕。本届茶文化节还举办了闸北投资服务推介会、中华茶联创作大赛、茶文化天天演、社区茶艺交流展示、上海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等活动。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上,举办了中华茶文化专题系列活动。4月22日在昆明举行了以“昆明·普洱茶之夜”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网站。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涛等沪昆两地领导等各界千余人出席,胡炜致闭幕词,并宣布闭幕。本届茶文化节有国际友人,国内各界人士和沪滇两地市民群众15万人次参加了各项活动。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5月9日在上海马戏城隆重开幕。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万海峰、林丽韫、唐闻生、李道豫、刘环祥,上海市领导王仲伟、胡炜、钱景林,江苏省领导李全林,安徽省领导王鹤龄等与中外嘉宾1300余人出席。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宣布开幕;5月10日上午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首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会开幕仪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刘环祥致开幕词,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致词,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宣布开幕;5月16日在江苏宜兴举办闭幕式。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炜、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李全林等沪苏两地领导及社会各界、市民群众4000余人出席。本届茶文化节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贯穿“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两条主线,共举办十项活动,围绕“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要求,以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动茶经济发展为宗旨,吸引了国内20多个省市区和国际友人近20万人次的积极参与。本届茶文化节在传承传统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办特色,突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大众与精品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媒体宣传与广告宣传相结合”的四大亮点,达到了“以节为媒、服务全国,以节兴区、宣传闸北,以节为链、促进贸易,以节兴文、打造品牌,”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