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
民国官员石瑛 (1878-19

43年),字蘅青,中国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国官员,曾任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南京市市长等。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湖北通山县燕厦区人。少时,读书过目成诵。1897年补博士弟子员。1903年,参加湖北乡试中举。后游学省城,与田桐、居正等结为盟兄弟。
1904年,石公费赴欧留学。初至比利时,后入法国海军学校学习海船制造与驾驶专业。与挚友向国华取学校秘藏图籍,携至比利时拍照。事泄后离法回国。经田桐介绍,与孙中山建立联系,不久转赴英国,以工资读,学习海军军械制造。1905年,与吴稚晖等接受孙中山指示,在英国组成同盟会欧洲支部。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石奉召加国任秘书,总办禁烟事宜,亲自起草禁烟法规。孙中山辞职后,石奉派回鄂主持同盟会湖北支部,并转为国民党员,当先湖北省议会议员与国会众议会院议员。袁世凯窃国。石上"万言书"骂袁,名在捕牒中。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矿冶,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常与李四光、王世杰等精心研讨治术政论之学。1923年任武昌高等师范校长。1924年1月现上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迁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1月,参加北平西山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认为"容纳共产党人跨党参加国民党,将必使国民党形成有名无实之躯壳","公开声明联俄,不免开罪西方国家,在外交方面亦非明智之策。"1926年夏,辞去委员职,赴粤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工程师。1927年秋,转任上海龙华兵工厂厂长,为除积弊,增收节支,所产机关枪、迫击炮同德国克虏伯兵工厂产品不相上下。1928年,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与民政厅厅长严重、财政厅厅长张难先意气相投,合称"湖北三怪"。任内主持修筑襄(阳)花(园)、汉(口)宜(昌)公路,整顿武汉轮渡。阳新县韦源口至海口段江堤,十年九溃。石批准列为干堤,由国家拨款修固。1929年冬,任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1930年12月,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辞退报酬甚巨而无所事事外籍水利、警察顾问数人,矫正盲目崇外陋习,筹建钱塘江大桥与杭州电厂。1932年3月,擢任南京市长。就任之日,避开欢迎仪仗队,手拎旧提箱,着布衣布鞋入市府,得"布衣市长"雅号。任内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严格财经手续;多筑平民住宅,举办平民贷款;扶持旧有缎业,大力提倡国货;增设校舍,普及小学教育;禁烟、禁赌、禁娼,整饬社会风气。1933年4月,兼任管理中荷庚款水利经费董事长。1935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访华代表团抵南京,汪精卫令市府官员齐到机场迎接,石以有辱国格,愤然辞去市长职。7月,任考试院铨叙部长。平时乘火车坐三等车厢,乘轮船坐统舱,虽为中央委员、市长、部长仍不改"三等车主义"。家人亦节衣缩食。
1937年4月,石再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努力抢修公路,并筹划指挥省府西迁。亲访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在应城区县汤池举办湖北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由共产党人陶铸、许子威、沈德纯等分管教务与事务。1938年6月辞职,移居建始县城,组建棉麻生产合作社与粮食加工合作社。
1939年夏,当选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通电声讨汪精卫投日叛国罪行。1940秋,陈诚回鄂任省主席,拟逮捕中共地下党员董冰如(省议员),石巧为周旋,使董安全离开恩施。共产党员石克继在宣恩被捕入狱,身患重病,石力保其狱外就医。陈诚对石多方庇护共产党人不满,于省议会上试探,谓"恩施中共地下活动频繁,石老先生看如何处理为宜?"石慨然道:"胡宗铎、陶钧在湖北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使湖北元气大伤。希望辞修主席以保存湖北元气为宜!"董必武电请石设法保护入狱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石一再斡旋。陈诚当面唯唯,背后却密令将何杀害。
1941年春,石抱病主持会议,历时10余日,精力久耗,宿疾日深。兼之平时饮食粗劣,胃病更趋严重。1943年1月就医重庆,12月4日病逝。抗战胜利后,灵柩从重庆歌乐山麓迁葬武昌九峰山。其讲话、文稿汇编《石蘅青先生言论集》。
开国少将【题像】石瑛(1916—1998),陕西省长安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宣传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民运干事,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营教导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苏北军区淮海二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武汉大学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7至1996年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至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出站时获副研究员任职资格。1998年开始在武汉大学物理与电信学院(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任职副教授。
教学工作:
2001.9-2003.1上《大学物理》基础课;
2001.3-2003.12上《电子线路》实验课。
2001.9开始上《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课;
2004.9开始为研究生班讲授《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课;
2003.2开始上《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
2001.3开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已毕业14人。
2005.9开始担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级基地班学生的导师工作。
2002.9开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林玲于2004.6提前一年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考取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博士研究生。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还开展了教学研究课题的工作:
2005年9月获批武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英语教学课件系统的研究、制作与实践”,资助金额1万元。该项目后又被立项为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追加研究经费5000元。
2006年11月获批武汉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项目“纳米科技的基础和应用”,资助金额1万元。2007.3开始为全校本科生讲授《纳米科技的基础和应用》。
科研工作:
现正在开展功能材料薄膜的研究,重点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2002年,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课题“GaN基稀磁半导体的离子注入制备和特性研究”,经费2万元。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GaN稀磁半导体的离子注入制备和特性研究”(批准号10205010,2003.1- 2005.12),资助金额27万元,已顺利结题。
2003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型稀磁半导体材料GaMnN的研制和特性”,经费2万元。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型GaN表面透明低阻欧姆接触的离子注入制备和特性研究”(批准号10675094,2007.1-2009.12),资助金额35万元。
同时,作为主要研究成员,还参加了以下几项课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离子束溅射动态过程的同轴背散射电子扫描原位研究”。
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GaN发光芯片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加速器-电镜联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大功率蓝光外延芯片研制”。
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超高亮度绿光外延芯片研制”。
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带有静电保护电路的硅片上倒装焊GaN功率芯片的设计、加工和规模化生产”。
先后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曾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辽宁大学副教授女,1954年生,山东乐岭县人,197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留校任职至今,历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书记。1995年评为德育副

教授。
主讲“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